
馬士基3E船,省了還要更省
馬士基航運的3E級集裝箱船已經是目前海運市場上單位成本最低的船舶,然而省還要更省,為適應海運業成本結構變化,馬士基航運將修改10艘在建3E級集裝箱船的設計,包括搭載動力更小的主機、并針對船體結構做出相應的修正。
馬士基航運是在2011年宣告建造20艘3E級18000TEU集裝箱船,而首艘船已在今年6月起交付,投入亞歐線的營運。
截至目前,馬士基航運已經從韓國大宇造船海洋手中接收4艘3E級18000TEU集裝箱船,同時還有3艘同級集裝箱船處于最終工程收尾階段,預定在2014年第一季度交付。
為了適應海運業成本結構變化,業界傳出馬士基航運不僅要求大宇造船的工程部門提供其具備更佳燃油效益的解決方案,更擬針對尚未交付的船舶做出設計修改的決定,影響范圍可能包括該批訂單的最后10艘船舶。
據了解,馬士基航運的最后10艘3E級集裝箱船,可能將搭載兩臺功率較低的主機,以此適應全球海運業長期以來采取減速航行的趨勢,將燃油效率最佳化,并進一步提升該型船舶的單位成本效益,拉開與同行的成本差距。
不過,由于該設計修正也牽涉到船身結構與船體的修改,業界人士認為,馬士基航運的后10艘3E級集裝箱船,如果確定導入新設計,想要在規定時間交付營運將有一定的難度。不過這也許是個好消息,如果這批船舶交付時間延遲,對于集裝箱海運業的供過于求的壓力也會有相應的減緩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