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三大集運公司明年苦盡甘來
臺灣三大集裝箱航運公司都看好明年集裝箱船運市場,即將“苦盡甘來”;長榮副總裁謝志堅看好美國景氣與新興市場發展;陽明董事長盧峰海認為近期各國調升明年GDP預計,是好的徵兆;萬海董事長陳柏廷認為海運運力缺口已在減少,市場已經看到曙光。
謝志堅日前在兩岸海運論壇上發表的“全球海運發展趨勢”中指出,全球頁巖油估計約有2.9萬億噸,美國占72%,因為開采技術的改善,每日開采量從08年的50萬桶拉高到去年的200萬桶,使其原油進口減少,貿易逆差降低,進而促使美元升值并刺激消費。
盧峰海也密切觀察美國頁巖油開采與大企業回流對其經濟成長的幫助,他估計,明年5、6月就可以看到市場較明顯的好轉,全球GDP也將從今年的3%提高到3.4%。船運市場本身則因今年前10個月已經拆解36.7萬箱(20尺柜)船舶,是去年全年的量,另淡季航運公司自動閒置船舶,都改善了市場運力過剩問題。
集裝箱三雄當中,萬海前三季有9億元獲利,EPS0.4元。長榮本月12日宣布出售3萬2, 265只集裝箱,總交易金額22.41億元,預計處分利益20.59億元,每股獲利貢獻達0.59元,以該公司今年前3季虧損21.91億元,每股稅后淨損0.63元看,全年有機會轉虧為盈。
陽明第四季至今已出售高明碼頭12.5%股分給日本郵船集團,獲利約新臺幣8億元,另有一批集裝箱辦理售后回租,處分利益9.86億元,預計年底前還有7.5%的高明集裝箱碼頭持股,與兩艘舊船會售出,估計處分利益在5.5億以上,總計約23.36億元,由于公司前三季虧損有42.28億元,全年較難轉虧為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