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海航業備足“彈藥”轉攻散貨船市場
據貿易風報道,新海航業隸屬上海的一家大型商業集團。在“潛伏”進入暫時形勢低迷的散貨船市場的同時,該公司向股票投資者透露,已做好啟動“收購模式”的準備。這家之前經營班輪的公司擬通過收購二手船的策略,轉型成為散貨船東,并已為此備足購船資金。
新海航業在近期發出的招股說明書上披露,擬撥出10億人民幣(約合1.62億美元)的資金,用于購買7艘二手船。不過對于這一“鴻圖大計”,首席執行官徐正華卻表現得甚為低調。
徐正華表示,購船還須取決于定價與時機,招股書上應該寫明是‘最多’,也即‘不超過’10億人民幣。該公司是否采取進一步行動,要視市場環境而定。不過他承認目前的確在積極尋購船舶。新海大概在4年前購進了旗下第1艘散貨船,另外還在1年前悄悄決定添購超大靈便型船。
根據該公司公布的計劃,它會盡快將旗下的超大靈便型船從3艘增加到10艘。但徐解釋說,實際操作起來情況可能會比較復雜。目前他不僅在接洽經紀商,也包括與擁有現代超大靈便型船與ultramax型船的大型船東直接接觸,甚至船廠也不例外。但他從中得出的感受是,訂造新船缺乏成本優勢,且無法立即拿船。徐正華透露,該公司需要的是“次新船”至7年船齡左右的船。
據了解,新海航業為上交所上市公司東方國際創業股份有限公司(OIE,簡稱東方創業)旗下的全資子公司。后者原屬國企性質,改革后政府的持股比例仍達到74%左右,這使得在做有關資本支出的決定時,有時不免進程緩慢。
但今年6月,母公司決定通過定向增發充實“彈藥庫”,并成功募得19億人民幣的資金。盡管募資所得用途廣泛,其中包括在美國某香煙商標的基礎上開發男裝品牌等,但絕大部分的資金都被指定用于購買二手船舶。
公司管理層在相關招股書中向投資者強調稱,目前超大靈便型板塊的船價已經觸底,且運力過剩的情況在所有大型散貨船當中相對較輕。該公司還在其中預測稱,散貨船運力的供應將在2015年開始趨緊。
對于剛入行的公司而言,眼光放得如此長遠令人折服,但新海并非行業新手。徐回憶說,新海航業自1983年起就已開始在業內打拼,當時是“上海第一家本土集裝箱船運營商”。該公司曾一度擁有多達12艘船,并經營從俄羅斯和日本至波斯灣航線。
徐本人21年前從上海海事大學碩士畢業,當時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加盟新海并成為一名船舶操作員。盡管其職業生涯始終扎根于班輪行業,但正是他向高層提出,應將業務拓展到班輪業以外的領域。據悉相關建議已得到董事會批準。
2010年1月,新海出轉型的第一步。當時,它以大約2500萬美元價格,購入5.25萬噸級的“Newseas Pearl”輪(建于2001年)。之后,新海又分別在去年7月與今年4月,以1845萬美元與2292.5萬美元的價格,購入“Newseas Jade”輪(建于2005年)與5.2347萬噸級的“Newseas Amber”輪(建于2005年)。
班輪方面,新海旗下目前僅剩2艘船齡較老的支線船,也即816標箱的“新海匯”輪(建于1989年)與342標箱的“新海泓”輪(建于1995年)。
徐解釋說,隨著競爭對手的不斷壯大,新海已逐漸被擠出原來所處的高度專業化市場,因此必須從班輪公司轉型成散貨船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