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重工更名“轉運”?
今年以來關于江蘇東方海洋裝備有限公司的消息很多,因為東方重工接獲的訂單和在建船舶信息基本都是以江蘇東方海洋裝備有限公司名義出現的,因此判斷它是東方重工的關聯公司,但是具體什么關系,似乎無人了解。
據熟悉船廠的內部人士介紹,江蘇東方重工是船廠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名稱,原來船廠名稱是江蘇東方造船有限公司,而江蘇東方海洋裝備有限公司則是江蘇東方造船有限公司更名而來。至于什么時候更名,為什么更名,不得而知。但是更名以后的東方海裝,似乎真的運氣很好,大單不斷,如今更傳出多起跨界投資的消息。
近日,泰州當地媒體報道稱,在新加坡上市的靖江民營船企江蘇東方海洋裝備有限公司(原“東方重工”)發布公告,公司前不久與剛果國際木業公司(SCIBOIS)正式簽訂股權收購協議,收購剛果國際木業公司51%的股權,剛果國際木業公司成為它的子公司。
消息稱,通過此次股權收購,東方海裝有望獲得豐厚利益。據測算,以后4年間,東方海裝可獲得累計1.7億美元的凈利,而如果剛果國際木業公司上市,則更可獲得4.5億美元以上的收益。
消息稱,近年來,東方海裝在資本運作方面頗為活躍,并且此次并購也并非其第一次進行跨界投資。據媒體報道,去年8月,東方海裝從私募投資基金成功獲得約4000萬美元融資資金。緊接著,2013年11月,它將觸角延伸至礦業板塊,耗資1.27億新元從注冊于新加坡的Mineriver公司購進30%的股份,據悉主要是相中了這家公司礦產勘探及潛在的上市商業價值。今年上半年,東方海裝再獲投資人垂青,發售了價值723萬新元(約合568萬美元)的新股,引進了4位新投資人。
東方海裝董事長金鑫表示,通過項目并購,可以實現業務多樣化,從而拓寬收入來源和提高收益穩定性,能夠減輕船舶周期性影響,在造船產業的景氣周期中提高獨立性。
不僅如此,市場人士認為,資本運作更有助于東方海裝船舶主業的發展。由于眼下受到重創的造船業才剛剛回暖,船東付款尚難以達到按進度付款,因此船企需要墊付大量資金。
“有了這些跨界業務,企業配套資金能力、融資能力會更強,資金流會更充沛,接單也就更有底氣。”金鑫說。而事實也印證了這個觀點。
在資本運作可圈可點的同時,東方海裝接連拿下船舶大單。2013年12月,該公司首艘PSV海洋平臺供應船正式開建,標志著企業轉型升級取得實質性突破。而像這樣的船,該公司已從新加坡船東手里批量拿到了8艘訂單,未來訂單規模更有望增至20艘左右,總合同額超4億美元。今年5月,公司簽署了空前規模的近10億美元新合同。相關船舶由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設計,都是環保低燃耗船型。另外,今年東方海裝還獲得了4+4艘紐卡斯爾型散貨船、2+3艘超巴拿馬型散貨船等一批訂單。
傳說改名能夠轉運,所以娛樂圈一度很流行改名,看來事物是相同的,更名后“東方海裝”,運氣果然不錯,不知道會不會因此在中國造船業掀起一股改名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