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俊成:大陸政府肯定會“關照香港”
2014-12-04 17:04:42
來源:貿易風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即使中國推行具有民族主義色彩的航運及造船政策,巴拉歌集團認為,自己依然能因與內地之間存在密切的歷史淵源而獲益。船東劉俊成認為即使出臺新的政策,亦不會削弱香港在中國航運及金融業的特殊地位。
“盡管他們實施‘一國兩制’政策,不過還是會關照香港,”巴拉歌創始人劉俊成(人們通常稱他‘CC Liu’)告訴《貿易風》記者稱。
這點對于“國貨國運”政策尤為適用—上述政策近來體現在國有企業加緊擴大新船訂造計劃的規模。
但盡管如此,巴拉歌設在香港的散貨運子公司還是在將業務模式從長期轉向即期,以求安全度過市場的艱難時期。而集團設在新加坡的油輪船東公司也是如此。
這種策略不同于許多香港老船東采取的那種訂造新船,然后將它期租出去的傳統模式,同時也體現出巴拉歌自身以長期租約和包運合同(COA)為主的經營政策已發。不過劉表示,這么做很有必要。
“你必須這么做,”劉告訴《貿易風》記者稱。“如果所有船都簽長期租約,那么等于把所有的賺錢機會都給了租船方。”
他的兒子劉海(John Lau)及其得力助手鄭偉達(Ray WT Cheng)則強調稱,之所以改為經營即期租賃業務,是因為散貨市場遲遲難以復蘇。
以前,巴拉歌的船一直都長期租給三大國有巨頭(中遠、中海、中外運)或歐洲及北美的租船方。
該集團成立于 1985 年,自 1990 年以來總共訂過 160艘船。起初旗下還曾有過集裝箱船,但后來只剩下散貨船和油輪。其中,散貨船大概有 21 艘且大都是靈便型。。此外它還訂有12 艘 ultramax 型船,并且打算今后也以經營中小型船為主。
“ 我們會重點經營靈便型到卡姆薩爾型, ” 鄭表示,“暫時還不準備碰海岬型或紐卡斯爾型。”
他還補充說,原油運輸船也不在巴拉歌的經營范圍之內。目前旗下油輪船隊由 8 艘中程油輪和2 艘化學品船組成,此外至少還訂有 4 艘中程油輪并附帶 4 艘備選船。最近市場上曾有傳聞稱,巴拉歌已買下多達 16 艘中程油輪轉售船,而且稍后還將再購 12 艘此類新船,但上述消息已被其駐新加坡油輪子公司的官員否認。
關于巴拉歌油輪船隊的官方消息在香港并不多。由于要為上市做準備,集團旗下的油輪和散貨船業務已分別歸屬新加坡巴拉歌船舶管理(私人)有限公司和香港巴拉歌船務有限公司旗下,并分別交給兩兄弟—劉波和劉海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