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水河谷蘇比克灣擁堵狀況未能緩解
2015-03-06 17:03:07
來源:tradewinds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即便有了馬來西亞的新站點,巴西礦商淡水河谷(Vale)仍未能緩解蘇比克灣的擁堵狀況。如今,Valemax須等上逾5周時間才能在蘇比克灣完成卸貨。
盡管船舶排起長龍,但根據船舶信息數據以及針對Valemax去年業務所做的年底分析,該礦業船東在低油價的背景下,甚至可能給船舶提了速。
上周,多達8艘隸屬淡水河谷的40萬噸級巨輪都擠在蘇比克灣。據了解,當地設有兩座與超大礦砂船(VLOC)規模相當的浮式轉運及儲存設施。
這當中,40.4萬噸級Sea Qingdao輪(前Vale Qingdao輪,造于2012年)早在1月19日就已抵達,所以看起來它比排在前面的Valemax會等得更久。之前的38.8萬噸級Berge Everest輪(造于2011年)已于前一周離開,在蘇比克整整呆了38天。
與此同時,位于馬來西亞盧穆特港(Lumut)的直落魯比亞(Teluk Rubiah)在岸礦石轉運站則相對空閑,等待和卸貨的時間也較短。
該站點自去年3月平淡“開張”后,截至年底也只有9艘Valemax在當地卸貨。盡管這一數字有望在今年提高,但上周總共也就處理了2艘船舶,另有4艘即將抵達。
當初,蘇比克灣的設立正是為了應對中國迄今持續3年的Valemax禁靠令—盡管相關禁令已有冰釋跡象,但目前依然有效。繼去年年末2艘半載Valemax在中國完成卸貨后,就再無這類船舶“登門造訪”。所以,大部分運往中國的貨物仍須經由蘇比克灣。
在馬來西亞站點于去年11月“千呼萬喚始出來”并全線啟動后,本應可以緩解蘇比克灣的轉運壓力,但事實卻是后者的等待時間反倒更久了。
根據《貿易風》對2014全年數據進行的細分,Valemax去年總共在巴西裝貨港圖巴朗港(Tubarao)與馬德拉港(Ponta da Madeira)提貨105次,合計約4100萬噸鐵礦石。按照當時這一船隊平均30.8萬噸級的規模來算,意味著每次提貨都長達107天。
但在制定航速政策時,淡水河谷似乎忽略了卸貨港的延誤問題。盡管觀察人士早時曾認為,淡水河谷會通過調低航速來適應泊位檔期,但他們推測燃價的下跌將會導致航速提高,從而在增加Valemax提貨量的同時,減少即租海岬型船從巴西提貨的數量。
隨著最后2艘Valemax(共計35艘船的訂單)在本月交付,這一泊位瓶頸還將更趨嚴重。但去年宣布的由國有招商輪船與中遠各訂10艘VLOC,然后租給淡水河谷的計劃,至今仍未轉化成真實訂單。
由上周周中Valemax船隊的方位數據即可看出,蘇比克灣承受著怎樣的接泊壓力。抵達亦或即將抵達索哈港、直落魯比亞以及蘇比克灣的船只數量分別為3艘、6艘和10艘。此外,鹿特丹港和東京灣各有1艘,其余12艘則都在返程途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