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林船舶管理前員工“另起爐灶”
2015-04-17 16:59:03
來源:貿易風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最新擠入香港船舶管理業的Langton Shipping是出自華林船舶管理(Wallem)的前員工之手。
華林的多名離任員工已組建起一家規模雖小,但經驗豐富的管理公司,闖進本已擁擠的香港船舶管理行業。據悉,Langton的成長策略還包括繼續在老東家“招兵買馬”.
目前,與其競爭的知名技術管理公司-包括華林、Bernhard Schulte、Anglo-Eastern、Fleet Management以及Univan等,手頭都握著上百艘船的船隊,而Langton只積累起區區3家客戶,合計不過6艘船。但該公司執行董事Michael Birley及聯合執行董事Rajesh Gadhia表示,他們計劃在未來12至15個月內將管理船數提升至20艘。
“就質量與服從力而言,Langton不遜色于任何業界大佬,”Gadhi稱,“我們都曾是頂尖公司的高層經理,如今我們也在創造自己的輝煌履歷。”
Langton的商業規劃與其競爭對手幾乎沒有二致。首先考慮到,船舶管理團隊的培養與增長,將難以趕上世界船隊的增幅,尤其在市場不好時。另外,并非每家公司都有能力建立內部技術管理團隊。通過管理業務外包,船東將能集中精力開展航運投資,而這才是他們的興趣與才華所在。
“對于有志發展船隊的公司,我們可以充當他們的導師,”他表示。這類船東的范疇是從希望在船舶行業建立存在,但苦于缺乏技術經驗的私募股權公司,一直到旨在迅速擴容船隊或按需租用船舶,但不愿對內部員工做出相應調整的傳統船東。此外,Birley還特別提及曾經做過船東,如今發現是時機重返市場的前船東。
商業管理方面,Langton目前在為3艘靈便型船提供商業管理服務,它們的租期為2年。
“我們也做商業管理,但別叫什么‘訂約后期工作',這只是經紀行常用的一個詞,用來涵蓋所有麻煩棘手的活兒。”
Gadhia原是華林的技術總監,但在公司效力7年后,他選擇與同事“另起爐灶”.他與Laxman Kumar(另一位聯合執行董事)以及前船舶經紀Birley聯手,帶領一批前華林員工進駐新辦公室。目前來看,這一不算寬敞的辦公處還用得綽綽有余,但他們暗示,如果可以接到更多業務,這些空桌前會看到更多華林員工的身影。
盡管Birley與Gadhia都不愿細數老東家的不是,但他們透露,自2013年11月新執行董事Simon Doughty上任以來,已有約40名資深員工相繼離任,并在其它知名船東與管理公司重新謀職。這也是他們希望利用的人才來源。
與此同時,華林的Doughty則不愿對Langton成員的離任做出置評,只澄清說其前員工引用的數字“純屬虛構”.“我們根本就沒有40名資深員工。”
Birley于去年5月創建Langton,負責技術的Gadhia于當年6月接到首批船舶的管理業務。
“我們在極短的時間內接手這些油輪以及其中的2艘散貨船,如果不是有招募人才的渠道,這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渴望吸納更多油輪
該公司目前負責技術管理的船隊包括2艘小型加油船、2艘3.2萬噸級的靈便型散貨船以及2艘巴拿馬型船,它們均來自不愿公開身份且行事低調的香港船東。Birley預計很快還會添入集裝箱船,并表示特別希望吸納更多油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