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停產”正和造船獲巨資援助
已入圍工信部船企“白名單”
據了解,正和造船已入圍由工信部發布的第二批中國造船業“白名單”。這對于正和造船解決目前的資金困難和下一步的發展確實是一個利好。
對于此次入圍,浙江正和造船有限公司方面表示,為應對國家對造船行業的新要求,他們去年投入了200多萬元資金,與寧波一家企業共同開發了數控化程度更高的生產線,同時實施“機器換人”戰略,先后引進CSS系統管理軟件和PDM生產設計管理軟件,將船舶設計、生產、管理等信息有效集成,實現信息化管理,企業資源計劃(ERP)系統普及率達到93.75%。
據國際船舶網了解,去年底,由正和造船建造的“義海269”江海通用運輸船下水投入運營。同時,為國內一家船務公司建造的146米海洋工程大件運輸船也正式恢復建造。該船實際上在2013年就已經開工,該船采用目前較為領先的DP2級動力定位系統和全回轉、電力變頻推進系統,是正和造船謀求轉型升級的開篇之作。
有消息稱,同時正和造船為John Fredriksen建造的首艘82000載重噸環保型散貨船也已經開工。該訂單是2014年1月正和造船和挪威船東John Fredriksen簽約建造的4+2艘8.2萬噸環保型散貨船訂單,新船預計從年中開始交付,每艘船價格為2700萬~2800萬美元。
總部設于舟山的正和造船成立于2004年,于2007年的市場高峰期投產。該船廠擁有兩座船臺,可建造卡薩姆型規模的船舶。在高峰時期,正和造船最多時曾經每年交付15艘船,并一度招聘超過4000名工人。但后因市場及資金狀況,導致工人數量減少到1000人左右。據國際船舶網了解,截止目前,正和造船手持訂單包括近20艘散貨船以及一些挖泥船。
此前傳山東海工擬收購正和造船
2014年4月,業內曾經傳言山東海工擬收購正和造船作為海工制造基地。消息稱,由山東海投作為主發起人,聯合山東海運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海運)和民營企業青島海運信威有限公司(青島海運信威)共同組建的山東海洋工程裝備有限公司(山東海工)揭牌成立,山東海工主要有山東海投、山東海運和青島海運信威3家股東。而青島海運信威則是正和航運的關聯企業,是青島正和投資有限公司(正和投資)的全資子公司,而正和投資的創建人正是正和航運的董事長王淑萍。后者又同時控制浙江正和造船。這不僅引發許多業內人士猜想,即山東海工是否正是利用正和造船在船舶制造方面的經驗與資源,來打造自己的海工制造基地。
而正和造船一位內部人士也表示,山東海工是有把正和造船作為海工制造基地的打算,最先可能建造幾艘50米的自升式鉆井平臺,買方可能是山東海工自己,然后在建造過程中再尋找客戶。
山東海投一位內部人士表示,山東海工的實際運營交由青島海運信威進行,制造基地很可能放在正和造船,山東海投和山東海運僅僅是作為投資方,短期內并不參與實際運營,但未來不排除參與運營,并在山東省內物色制造基地的可能。
不過該消息目前看來也僅僅是傳言,因為到目前為止山東海工和正和造船之間的合作并沒有實質性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