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穹頂之下”的船舶排放
2015-03-02 22:37:40
來源:海通證券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二、船舶帶給中國的環境負擔遠高于其它國家
受2002年中國加入WTO并逐步成為全球工廠、基建地產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等因素影響,就運輸量而言,我國在海運市場中的地位可以說是舉足輕重,我們分別通過三大船型—散貨、集裝箱、油運的數據來展示給大家,客觀上可以看出我國受船舶排放的環境問題更為嚴重。
1、散貨:2013年國際干散貨海運量約為44億噸,其中鐵礦石和煤炭的運量都接近12億噸,合計占總運量的55%,而同年中國的鋼鐵和煤炭的海運進口量分別約為8億噸和2億噸,相當于全球礦石、煤炭海運量的67%和17%(中國產煤,可外煤便宜)。
圖4:干散貨物結構(百萬噸)、中國礦石、煤炭海運量占全球市場比重
數據源:CLARKSON
2、集裝箱:中國成為全球工廠后貨柜運量、吞吐量早已躍居全球第一,法國咨詢機構ALPHALIENR統計2013年全球港口貨柜吞吐量約為6.64億標箱,中國(含香港)港口吞吐量占32%,約為2.13億標箱,全球前20大集裝箱碼頭里中國占得9席,依次為上海、深圳、香港、寧波、青島、廣州、天津、大連和廈門,上海以3360萬標箱雄踞全球第一。
圖5:全球貨柜吞吐量的結構以及TOP20港口吞吐量(百萬標箱)
數據源:ALPHALINER
3、油運:2012年全球原油海運量約為18.8億噸,中國海運進口量約為2.68億噸,約占14%。但隨著中國乘用車數量的不斷增長,預計不久的將來,中國也將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
圖6:中國原油進口海運量占比和中國汽車保有量
數據源:CLARKSON
上述數字僅僅是從干線海運量角度考慮,若從沿海內河支線、礦石上下游(礦石和產鋼正相關,1噸鋼帶動5噸物流,物流也要耗用能源)、中國造拆船(重污染、高耗能)等方面考量,海運帶給環境的負擔絕不僅僅于此,雖然我們并沒有具體數據來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