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點:“穹頂之下”的船舶排放
2015-03-02 22:37:40
來源:海通證券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前言:28日柴靜的霧霾紀錄片《穹頂之下》引發公眾熱議,引人深思。片中談到船舶排放對于大氣以及港口城市的污染,因工作經歷和研究方向的關系,特意整理了這篇關于船舶排放的微信文章與諸位分享。
一、船舶的污染
1、船舶依舊是最具性價比的運輸方式:交通運輸離不開水、陸、空這三個維度的運輸工具,而水域運輸的載體自然是船舶,雖然《穹頂之下》中談到了船舶排放對于空氣的污染,但排除油品角度來看,僅從水面運輸的物理特性以及船舶的規模效應角度出發,水運依然是最具經濟和環境效益的運輸方式,從下表中各類運輸方式的載重噸以及單位貨物的碳排放數據中可窺一斑,船舶數以萬噸的運輸能力是別的工具無法比擬的。
圖1:運輸工具載重能力和每噸貨物每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克)
來源:互聯網
2、油品造成的污染:船舶對于大氣的污染主要源于其燃油,目前遠洋運輸的主要燃油為IFO380重柴油(內貿更多是IFO180),重柴油又稱重油,是指密度相對較大的柴油,常用于低轉速大馬力的大型柴油機組,相對于我們日常使用的輕質柴油而言,重油經濟但對機械設備及環境污染比較大。
3、總量造成的污染:因資源稟賦、地理位置、產業分工等客觀因素的存在,當今全球國際貿易量(重量)中的70%是由海運完成,CLARKSON數據顯示全球注冊船舶總運力接近17億載重噸(實際船舶保有量要高于這個數字,因為很多船舶沒有IMO證書,無法估量),片中談到柴靜赴京讀書是在1998年,那么現在的運力是彼時的2.2倍,而船隊以散貨、油輪和集裝箱運力為主,由于數量的激增,船舶造成的污染自然不可小覷,同其他運輸方式一樣,船舶在離靠岸(加減速)帶來的排放量遠高于在公海勻速航行,這也造成了船舶在港域范圍內的污染更為嚴重,這個觀點片中已有提及。
圖2:全球商船保有量和2013年船隊結構
數據源:CLARKSON
4、船舶污染的量級:船舶排放主要為硫化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前兩者是石化燃料的主要污染源、后者則帶來溫室效應。根據海事單位的統計,船舶排放的硫化物占全球比重的4%;氮氧化物的排放占比約為7%;二氧化碳的排放則為3-3.5%;
圖3:船舶有害氣體的排放占比
數據源: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