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rgill:中國政策對散運業極具影響力
2016-05-27 17:26:19
來源:貿易風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由于越來越不能確定中國政府在今、明兩年會如何決策,中國的經濟對干散貨航運領域顯示出的風險多過收益。
在德意志銀行主辦的一次關于中國以及干散貨運輸前景的電話會議中,Cargill的市場研究主任Eric Aboussouan提出了以上觀點。
Aboussouan告誡說:盡管鋼鐵價格較高并且第一季度內海岬型即期匯率激增,航運業應當對中國的經濟信號保持謹慎。
Aboussouan表示,船東“不應該對最近商品價格和利率的小牛市太興奮”,應當 “謹慎對待中國。 ”
Aboussouan說,目前中國的高層住宅市場最大程度地增長。鋼產量以及鐵礦石進口應隨著高樓建造而增長。
但Aboussouan認為,中國的房產激增是投機性多于實質性,大部分價格收益來自昂貴的一線城市。中國政府能夠輕易地通過收緊信貸為市場降溫,降低鋼材需求。
Aboussouan說:“鋼材價格在上漲,一些公司重新運營關閉的生產線。 但感覺這完全是政府推動的,而不是市場的需求驅動。 ”
多種問題困擾中國經濟
Aboussouan表示,住房價格可能是中國經濟問題中最小的問題,壞賬和表現不佳的貸款對于國家仍然是主要的經濟風險,另外一個事實是中國消費者購買力度不足,難以使經濟保持穩定增長。
中國重工業的未來是另一個問題。政府受困于允許重工行業的自由市場改革及大規模關閉煙囪型企業可能引起的社會動蕩。
Aboussouan說,對航運行業來說,中國政府如何應對這些問題仍是未知數。例如,中國政府可能取消支持國內效率低下的礦場,而進口更多的巴西和澳大利亞鐵礦石。但政府也可能加倍支持國內的礦場,令就業上升、進口量下降。
Aboussouan 說:“國內礦產量一直穩固上升, 將產量調低的話會遇到阻力”.
中國的近期煤炭進口也面臨類似的不確定性。但是,由于能源混合轉變后使用更多的天然氣,中國的煤炭進口量的確將長期下滑。
經過2年的煤炭進口負增長后,Aboussouan說:“也許負增長將會放緩,但煤炭進口量會繼續下降。”
我們甚至不清楚糧食進口的趨勢。中國一直是從美洲和歐洲進口余糧的大買家。但Aboussouan告誡說,政府的農業政策也可能會改變方向。
他說:“中國政府一直在討論政策變化可能有利于國內生產以及處理高企的糧食存儲,主要是玉米,也包括高粱的存儲。”
這次電話會議肯定了大宗商品市場包括航運業的漫長牛市已結束,航運運價將很難與中國急速增長時期的表現相比較。
Aboussouan說:“所有商品都有巨大的通貨緊縮壓力 . 市場將不得不尋找在未來三、五年或十年中的適當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