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海運系改組欲重生
2016-09-13 17:02:46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進入2016年,在航運市場數年低迷之后,浙江地方國有航運企業——浙江省海運集團有限公司(浙江海運)和浙江遠洋運輸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遠洋)無奈進入破產清算階段。浙江海運和浙江遠洋同屬于浙江省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浙江交投)旗下。
資不抵債
4月12日,浙江交投發布公告稱,近日收到下屬全資子公司浙江海運報告稱,該企業下屬浙江省海運集團溫州海運有限公司(溫州海運)和浙江省海運集團臺州海運有限公司(臺州海運)發生到期未支付船舶融資租賃款的違約情況,總金額為3662萬元。根據溫州海運和臺州海運統計,4月底前預計還將有441萬元應付融資租賃款、1600萬元銀行借款到期無法清償。
截至去年年底,浙江海運對溫州海運和臺州海運股權投資總額為1.02億元、應收兩家企業款項為17.11億元、為兩家企業提供擔?傤~合計為1.84億元。公告表示,若溫州海運和臺州海運無法與相關債權人達成一致或經營情況進一步惡化,則后續兩家企業存在重整、清算并解散等無法持續經營的風險。
后續發展證實,此公告并非危言聳聽,恰恰是浙江交投剝離航運資產的前奏。
浙江交投自3月1日起停止對浙江海運和浙江遠洋的資金支持。3月份,浙江交投向浙江省報送旗下水運企業改革重組方案,并獲得浙江省主管部門批示同意。改革重組的基本方案,即對浙江遠洋、溫州海運、臺州海運3家企業實施破產清算,保留浙江海運本級作為浙江交投水運板塊重組平臺和浙江省海運戰略儲備力量。
根據浙江交投的統一部署,浙江遠洋改革重組工作自3月起鋪開,而浙江海運旗下的溫州海運和臺州海運自5月開始啟動破產清算工作。
根據浙江交投2015年債券年度報告,浙江交投2013—2015年航運板塊實現收入分別為27.81 億元、31.58 億元和17.88 億元,主營業務實現利潤分別為-1.04億元、-165.08萬元和-1.57億元,其中去年業務收入大幅減少是由于浙江遠洋于去年10 月起不再納入浙江交投報表。
截至去年年底,浙江海運、浙江遠洋凈資產分別為-10.23億元、-44.02億元,溫州海運、臺州海運和浙江海運(香港)公司的凈資產分別為-7.25億元、-4.47億元和-1.67億元,均出現負債總額高于資產總額的情況,持續經營能力出現重大不確定性。
顯然,作為母公司,一定程度上承擔著為下屬企業“輸血”的責任,而對于航運板塊的長期投入也為浙江交投的未來帶來一定風險。截至去年年底,浙江交投對外擔保余額36.77億元,占凈資產比重為7.17%,其中對浙江遠洋提供擔保兩筆,第一筆金額為5.56億元;第二筆金額為2.47億美元,均將于今年12月21日到期。浙江遠洋持續虧損,資不抵債,浙江交投已對預計無法償還的借款計提預計擔保損失18.14億元,并對其他應收款中應收浙江遠洋委托貸款及利息、擔保費及關聯資金往來計提壞賬準備13.41億元;浙江交投應收浙江海運委托貸款及利息6.66億元、擔保費469.67萬元,由于浙江海運持續虧損資不抵債,已按預計受償情況計提壞賬準備2.07億元。
不堪重負
浙江交投提交的水運板塊改革重組方案指出:“自2011年以來,浙江遠洋、溫州海運和臺州海運出現持續嚴重虧損且虧損額逐年擴大,賬面累計經營虧損達35億元,成為集團最大的虧損點。船舶資產大幅減值,企業早已嚴重資不抵債,其日常經營資金缺口日益依賴于集團的借款及擔保支持,集團不堪重負。”
浙江遠洋成立于1980 年,是浙江省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國際航運企業,注冊資本達4.5億元,擁有全資和控股子公司10家,業務涉及國際船舶代理、國際貨運代理、船員勞務服務及物業管理等行業。目前浙江遠洋擁有一支12艘好望角型干散貨船船隊,總運力達228萬DWT,平均船齡為5年,船隊規模為浙江省第一。由于船型單一,在細分市場受到沖擊和影響最大。目前浙江遠洋正處于改革重組的過程中,但其遠洋船舶目前還在正常營運。據浙江遠洋公開消息,其目前簽有10個航次澳西的連續航次合同,及5艘次秘魯礦的租約。
與浙江遠洋不同的是,浙江海運主要從事的是沿海煤炭運輸,截至3 月底,浙江海運船舶運力為153.96 萬DWT,旗下企業主要是溫州海運和臺州海運。溫州海運和臺州海運分別成立于1950年和1958年,是浙江省保障煤炭運輸的重要海運力量。自2011年以來,在航運市場持續低迷形勢下,溫州海運和臺州海運出現持續嚴重虧損且虧損額逐年擴大。溫州海運至去年年底賬面經營虧損累計達4.57億元,僅去年就虧損1.7億元,今年一季度虧損近0.39億元。臺州海運至去年年底賬面經營虧損累計達3.92億元,僅去年就虧損1億元,今年一季度虧損近0.25億元。
2012年以來,溫州海運和臺州海運自身造血功能逐漸喪失,其日常經營資金缺口日益依賴于浙江海運的借款及擔保支持,浙江海運的資金則主要來源于浙江交投的支持。截止目前,溫州海運向浙江海運的借款已經超過12億元,臺州海運向浙江海運的借款接近7億元。
浙江交投表示,溫州海運和臺州海運完全依靠國有股東單方借款輸血支撐,早已成為“僵尸企業”。根據國家及浙江省加快清理“僵尸企業”和去過剩產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政策與工作部署,浙江交投決定對旗下水運板塊進行改革重組。
抽絲剝繭
市場方面,2008年以來,全球經濟形勢持續低迷導致供求關系嚴重失衡,運力嚴重過剩,尤其是散貨船運力過剩更為突出,航運市場運價一落千丈。伴隨著4家航運央企的“兩兩整合”,旗下部分上市企業進行債務重組和破產重整,航運企業正面臨大規模的破產重整潮。
企業方面,溫州海運和臺州海運都面臨著成本負擔過重和船型單一等問題。兩家企業以前年度訂造的船舶價格相較目前造價高,企業負債高,相應的經營成本也高。溫州海運和臺州海運去年僅船舶折舊和財務費用分別高達1.9億元和1.1億元,其航運收入扣除油料費等基本營運費用后根本無法覆蓋折舊和財務成本。去年下半年市場形勢進一步惡化后,連基本營運成本都無法覆蓋,企業資金缺口和經營虧損仍在持續擴大。同時兩家企業船舶均為散貨船,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去產能和市場競爭,船型單一導致抵御風險能力明顯不足,而且轉型十分困難。受此影響,兩家企業在市場上已沒有競爭力,并陷入破產困境。
事實上,浙江交投和浙江海運除了上述借款“輸血”行為外,對于溫州海運和臺州海運,這兩年一直都在努力研究脫困思路,積極部署實施自救措施。比如,拓展貨主資源,嚴控營運成本,開展業務整合和資產盤活;浙江交投對浙江海運采取債權轉為增資方式,去年已完成對浙江海運本級(國有全資)6.53億元債轉股,增強了企業自我融資和生存能力;鑒于浙江海運旗下的五洲船舶已嚴重資不抵債,為盡早止損,去年11月提出對五洲船舶實施破產清算。
值得關注的是,浙江交投曾經研究制定組建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航運集團的方案,提出與浙江能源、浙江海港集團、杭鋼集團等單位的海運資源整合,推動加快打造浙江省級航運集團。但業界對未來航運市場形勢普遍不看好,整合無法推進。
上行迷茫的航運市場,如同可以吞噬一切的黑洞,企業的諸多努力顯得如此蒼白無力。對于浙江交投而言,到了壯士扼腕的時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