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最高獎”緣何垂青“海洋石油981”
2016-04-08 17:16:46
來源:中國海洋石油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3月29日,年僅33歲的平臺經理董鐵軍第一次走進人民大會堂,他代表中海油服鉆井事業部“海洋石油981”鉆井平臺(下稱“981”)在這里領取第二屆中國質量獎。
由國家質檢總局組織實施、兩年評選一次的中國質量獎,是中國政府質量領域的最高榮譽。截至目前,這在全國石油行業及全國一線班組,還是沉甸甸的獨一份。“981”何以登上中國質量之巔?
沉甸甸的中國質量獎
中國質量獎到底有多牛?
在人民大會堂,放眼望去,這里云集著中國制造業的支柱企業、“互聯網+”時代的佼佼者、武器裝備和國防科技工業領域的“領頭羊”……它們是中國質量界的頂尖代表,是民族經濟騰飛的根基和希望。
2012年6月,為推進質量發展,建設質量強國,表彰在質量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領域取得重大創新成就的組織和為推進質量管理理論、方法和措施創新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中央正式設立中國質量獎,下設質量獎和提名獎,兩類獎項都有最高名額限制。也就是說,即便只是被中國質量獎提名,亦是國家對其實力的充分肯定。在首屆中國質量獎的榜單中,獲得提名獎的單位或個人多達60余家(人),而真正拿到中國質量獎的單位或個人僅3家(人)。
盡管中國質量獎設立的時間不長,但已聲名遠播。將質量視為生命的企業或個人都非常清楚,這一獎項不僅是政府獎勵,更代表著中國質量界的最高榮譽。正因為此,第二屆中國質量獎的角逐尤為激烈。
今年,白熱化的比拼結束后,和“981”同登最高領獎臺的是全球通信行業的老大“華為”,負責我國第一個固體潛地戰略導彈、固體陸基機動戰略導彈等研制生產任務的中國航天科工防御技術研究院等9家組織,以及曾親手給130多臺火箭焊“心臟”的首都航天機械公司高級技師高鳳林。
而格力電器、濰柴動力、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七一九工廠等“大咖”級企業,雖僅獲得第二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依然將之視為珍貴的榮譽。
在中國質量獎首次設立的“一線班組”擂臺上,與“981”同臺競技的是東航凌燕乘務示范組等一大批國內響當當的標桿組織。
“凌燕”是民航系統唯一連續18年獲得“全國青年文明號”稱號的青年集體,自1989年成立至今,凌燕班組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民航先進集體”、“全國青年文明號十年成就獎”等多項殊榮,還出色完成了利比亞大撤僑等重要國家任務。
經中國質量獎評選表彰委員會審定,質檢總局核報國務院同意,“981”在一批強勁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最終摘得大獎。
打開搜索引擎,輸入“981”,相關檢索結果達8510萬條。毋庸置疑,整合了全球優秀設計理念和裝備的“981”自誕生服役之時,便承載了國人建設海洋強國的殷切期望。
中國海油在“十五”期間發起進軍深水的前期研究,“十一五”投資百億在國內建造深水作業裝備,“十二五”實施并檢驗著自身開發深水的能力。
“祖國把‘大國重器’、‘深水旗艦’交給你們,你們拿什么報效祖國?深水油氣開發的大型裝備多由外國人掌舵,你們怎樣證明中國人能行?”年輕的“981”從2012年南海首鉆開始,以實際行動對上述問題作出了有力回答。
四年來,從深水到超深水,從發現南海首個自營大氣田,到走出國門奔赴孟加拉灣海域的隆隆鉆進……“981”燃燒臂上的烈焰照紅了碧海藍天。它是中國海油在中國乃至世界質量領域的一個標桿、一個縮影、一種常態:截至2015年底,“981”累計完成鉆井21口、完井及測試7口,質量合格率100%,客戶滿意度100%,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我們不但要實現從無到有,還要實現從有到精!中國人要做就要做到最好!”“2012年度海洋人物”、“981”首任平臺經理鄧明川在迎接“海洋石油981”出廠時擲地有聲。如今,中國質量獎的獲得正是這個團隊實現抱負的現實印證。
權威評語的背后
登上星光璀璨的領獎臺,董鐵軍耳畔響起評審委員會的聲音:“‘海洋石油981’融合先進管理理念,與現場作業實踐相結合,管理規范有效、實操性強,借力中海油服‘做專做強’的核心發展思路,持續提高平臺管理水平……”
權威評語的背后,是“981”身上獨有的“敢為中國爭先,敢與世界爭雄”的精神,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期盼,促使這個團隊用“鐵規矩”造就品質的完美。
作為全球最先進的第六代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之一,“981”不止于大,其裝備復雜化、集成化、智能化程度步入世界前列。
為了盡快操控好這座裝備,“981”員工加班加點,白天他們在平臺上爬上爬下,繪圖記錄,弄清井控系統每一個閥門,每一根管線的位置,晚上他們閱讀平臺建造資料,編寫《井控手冊》。
從接船開始,“981”上的干部員工以超強的毅力,快速吃透了裝滿8個集裝箱、重達20噸的技術資料,編寫164個工作程序、848個操作規程和1020個保養規程,強化實操、摸清1500多臺套設備的“脾性”,開展了980項培訓,平臺所有員工完全勝任深水作業崗位……他們用兩年多的時間消化了世界上發展了近20年的深水鉆井技術,完成從理論到實踐的跨越。
此后,這支平均年齡僅31歲的隊伍,又瞄準國際一流行業標準,以國際、國內相關法律、法規以及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油服相關管理制度為指導,以質量控制為主線,融合業界先進的管理理念,以活動流程控制、體系文件控制為建設核心,構建鉆井綜合管理體系;從“全球性適用”、“區域性適用”、“作業現場適用”三個層級發揮管理功效,探索出一套以質量管理為主線、覆蓋生產運營全過程的綜合管理體系;細化物資裝備管理、作業安全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等13個方面的具體工作,整理出涵蓋了現場各項工作共888項的具體標準,形成了以質量管理為主線的11個管理手冊、相關程序文件227個以及基層管理文件約15000余個……連配餐服務標準都有“十八條軍規”和具體有效的實施細則。
鐵的規矩和高效的執行確保了“981”的王牌效率:2012年第一次鉆探作業效率就高達93%,遠高于80%~85%的業內首鉆水平;2013年高質量完成“荔灣21-1-1”超深水井項目,作業效率高達97.5%,遠高于業內同行在同類水深80%的平均作業效率,使得我國躋身國際深水鉆井一流水平;2014年在陵水17-2作業中,成功獲得中國海域自營深水勘探的第一個高產大氣田;2015年遠赴緬甸孟加拉灣海域作業,作業質量100%,作業效率高達99.09%,受到作業者的高度評價,實現中國深水鉆井裝備海外作業零的突破……
“榮譽的獲得,是對我們中國的一線產業工人把握‘中國制造’質量,打造‘中國制造’精品工程莫大的鼓舞……這份沉甸甸的榮譽也給我們進一步提高標準帶來了壓力和動力,傳播標桿的力量,固化質量,塑造‘中國制造’、‘中國質量”的品牌,我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董鐵軍代表團隊在人民大會堂道出這段感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