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運市場:觸底反彈
2017-05-02 17:23:43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整合預期
去年,中遠與中海兩家集團完成整合,兩家集團散貨船船隊整合成為中遠海運散運,其擁有的全球最大的散貨船船隊資產從上市企業中剔除。截至今年年初,中遠海運散運管理和控制散貨船420余艘、3700多萬DWT。其中,VLOC28艘、830萬DWT;好望角型船46艘、790萬DWT;巴拿馬型船111艘、869萬DWT;靈便型船244艘、1220萬DWT。運輸貨物覆蓋鐵礦石、煤炭、糧食、散雜貨等全品類,年貨運量超過3.4億噸;經營航線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個港口。
目前正在整合的招商局集團與中外運長航集團散貨船船隊也有望實現,具體上市企業則涉及到中外運航運(00368.HK)及招商輪船。若簡單以其船隊數量相加,則整合后的散貨船船隊將達到105艘,達到船型全覆蓋——從小靈便型船到40萬噸級VLOC。
去年,寧波海運實際控制人浙江能源集團擬開展的重組因受到中國證監會新政而遭遇挫折,未來或許會重新運作。寧波海運的重組事宜主要涉及到浙江能源集團旗下的沿海運輸的同業競爭問題。毋庸置疑的是,寧波海運將作為浙江能源集團及浙江能源集團全資、控股或其他具有實際控制權的企業所屬沿海貨物運輸業務的相關資產的最終整合的唯一平臺。
近期,臺灣地區兩家散貨船船東慧洋海運與四維航業(5608.TW)整合的傳聞也愈演愈烈,對此,臺媒報道稱,慧洋海運董事長藍俊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兄弟企業為什么不合作(藍俊昇是四維航業董事長藍俊德之弟)?但合作“要也不是現在”,他強調任何可能性都有,時間會解決一切。藍俊昇看好散運市場持續復蘇,表示由于散運市場變化很大,通過整合并購是一種好方法,與四維航業會先進行策略性合作,長期來看不排除任何擴大合作的可能。據了解,從船隊數量來看,慧洋海運擁有船舶100多艘,四維航業擁有60余艘,若能實現整合,將成為亞洲最大的散運企業之一。
轉機之年?
對于今年的國際散運市場走勢,分析機構及各航運企業基本達成共識:有所回升,但挑戰依舊。運力需求方面,隨著中國煤炭和鐵礦石進口量的增加,及全球強勁的谷物和小宗散貨貿易,克拉克森預測今年干散貨海運需求增幅為2%,需求端形勢緩慢向好,同時,中國鋼鐵和煤炭領域持續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或繼續給市場帶來機會。但亦有潛在的利空因素,包括中國房地產調控力度加大、鐵礦石進口需求難以保持現有增幅、中國煤炭產能重新釋放導致進口量承壓等。運力供應方面,盡管過去兩年老舊船舶退出加快,但今年仍為新船交付次高峰期,預計運力凈增約1000萬DWT,供給過剩的局面需要時間消化。此外,將于9月8日生效的《壓載水管理公約》要求對船舶的壓載水處理系統進行成本高昂的改裝工程,可能促使不少船東在難以實現收支平衡的情況下將貨船報廢。綜合考慮,今年國際散運市場有復蘇跡象,但業界在樂觀展望的同時宜抱有一份警惕。
沿海散運市場方面,今年中國政府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定為6.5%左右,繼續處于長周期的底部,經濟運行仍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存在下行壓力。今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在經濟保持穩中求進的總格局中產能過剩和需求升級矛盾依舊突出。但是,在穩中求進的總格局下,今年中國經濟發展將進一步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這將會帶來更多新業務增長點(尤其是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全面推進實施)。對于航運企業而言,可以在運輸需求增長中壯大自己,也可以讓綜合物流拉長價值鏈,甚至可以延伸至貿易環節,同時也為航運企業結構調整和轉型發展提供難得的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