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積極推進智能船廠建設或顛覆造船業
2018-05-11 07:46:03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目前,國內部分造船企業認為智能船廠“不切實際”,但從韓國智能船廠的發展情況來看,智能船廠并不是想象中的“無人化智能工廠”,而是將過去無法實現收集的數據通過新一代ICT技術進行收集,當船廠所有人、物、空間的數據均能實時收集,加上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加工,無論是設計、生產、管理的模式均可能發生顛覆性的變化。
當前,韓國在積極推進智能船廠建設,韓國政府提出《K-ICT造船海洋融合計劃》,大宇造船海洋提出“Shipyard 4.0”概念、現代重工提出“Smart Factory”概念。本文重點對韓國智能船廠發展近況進行總結分析。
背景與意義
隨著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在制造業領域的普及和應用,工廠車間內越來越多功能強大的智能設備以無線方式實現了與互聯網或設備之間的互聯,通過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以信息物理系統(CPS)的方式相融合。韓國正在推進的ICT融合,是指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信息化、自動化技術融合,實現人與設備、設備與設備之間的縱向集成,從而把整個工廠內部聯結起來。
不同于一般流水線制造業,造船業完全使用機械代替人工存在很大難度,即便是智能化發展到一定程度,預計有70%的生產過程仍需要人的參與。因此,建設智能船廠,要通過人和物的超連接、超智能化來實現產品和工作方式的革新,提升競爭力并創造收益。同時,勞動力短缺對我國船企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而智能船廠可降低對勞動力的依賴,有效化解制約我國造船企業發展的勞動力問題。
韓國政府提出《K-ICT造船海洋融合計劃》
為重振造船海洋產業,韓國政府于2016年12月發布《K-ICT造船海洋融合計劃》,提出到2023年實現造船海洋ICT融合發展的總體目標,ICT融合相關配套國產化率由20%提升至30%,重點推進“造船海洋ICT融合基礎建設”、“智能型船舶、船廠、服務技術開發”、“構建協同合作生態”三大任務。此外,韓國三大船企與其他六家機構共同簽署“關于聯合開發造船海洋ICT融合技術、建立協同發展生態系統”諒解備忘錄。
一是成立造船海洋ICT創意融合中心。在蔚山信息產業振興院內設立造船海洋ICT創意融合中心,提供技術開發基礎設施、企業協作平臺和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的支持。
二是構建技術開發基礎設施。提供63種軟件性能驗證裝備設備(包括模擬器、實船測試環境等),支撐技術開發。
三是開展專業人才培養。支援中小企業獲取知識產權和產品認證等提升競爭力,培養800名造船海洋ICT融合領域專業人才。
四是共性技術開發。統一開發造船海洋物聯網、大數據平臺,驗證后推廣;統一開發并提供最優的造船海洋ICT融合產品和技術軟件開發工具包。
五是大中小生產型企業應用技術開發。支持24個可提升船廠效率、強化船舶技術競爭力和拓展新服務市場的技術產品開發項目;研發基于船舶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設計平臺、基于ICT的船舶綜合控制平臺等智能船舶核心技術;綜合HSE平臺、生產費用優化管理等,提高船廠安全管理和生產效率;研發遠程監控管理系統(RMS)、維護維修運營平臺,拓展造船海洋服務市場的技術。
六是構建協同平臺。成立“造船海洋ICT融合委員會”,通過委員會推進“政產學研”和“大中小企業”間的政策開發、標準化、技術推廣和信息交流等,形成協同發展的生態系統。
七是提供商業支援。開發新的商業模式(船舶海洋航運管理平臺、基于ICT的安全管理平臺、船舶遠程管理服務等),推進示范工程。通過提供基于云計算的O2O服務平臺,通過為非造船ICT企業共享技術和市場信息,降低進入門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