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首艘自主建造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交付
極地科考“利器”設計亮點頻頻
“雪龍2”號小檔案
總長: 122.5米
滿載排水量:15000噸
載人:90人(41個船員+49個考察隊員)
直升機:可載1架KA32+1架H425
五大創新
創新一:船型設計創新 全球第一艘采用船首船尾雙向破冰技術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采用破冰艏式的雙向破冰船型,能在極地1.5米厚冰環境中以2-3節的航速連續破冰航行,遇到很難“拱”的冰脊時,船舶吊艙推進器轉動180度,把船尾變“船首”,尾部的螺旋槳在海面下旋轉削冰,把10多米高的冰脊“掏空”;首次在船前部采用防氣泡下沉式龍骨專利設計,實現了船底重要聲學設備避免氣泡和碎冰影響與航行經濟性之間的協調;采用6600伏中壓交流吊艙全回轉電力推進系統,電站達22000千瓦,由柴電推進機械和2個破冰型吊艙推進器組成,配備動力定位DP-2系統及綜合導航定位系統,船舶減搖系統,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和冗余度,提高了該船在極區作業時較常見的小回旋空間、大風浪海況的安全性。
創新二:科考系統設計創新 采用國際主流的通用化實驗室和模塊化設計,安裝了世界上第一個“水密月池”。同時,還配備有深水和中淺水多波束系統、深海淺地層剖面儀、生物儲量評估回聲積分儀系統、水下全方位聲吶、超短基線、萬米測深儀等聲學設備,滿足海底精細化測量和漁業資源探測需求。
創新三:人性化設計創新 超強的抗風穩性,能抗12級陣風,提高進出魔鬼西風帶的安全性,在低速科考作業工況,配備減搖水艙,增加舒適性;針對科考隊員的生活起居進行了多處人性化設計,如房間加熱設施、窗戶雙層保溫、室外主要梯道的電纜加熱和防滑處理、淡水的充足供給等等,同時在通訊能力上實現了極大的提升,實現wifi全覆蓋。
創新四:智能化設計創新 是國際上第一艘獲得智能船舶符號的極地科考破冰船,擁有智能船體和智能機艙;通過為全船設備配備各種傳感器,實現全船信息的全方位智能感知、獲取、交換和展示;采用智能實驗和智能穿戴。
創新五:聯合設計和管理模式的創新 “雪龍2”號是國家海洋局極地辦公室、自然資源部所屬中國極地研究中心、七〇八所、芬蘭Aker北極公司、江南造船、CCS船級社、英國LR船級社、雙希監理、國內外設計和研究力量的通力合作的結果,設計建造難度高,是統籌國內外優勢資源的結晶,尤其是聯合設計環節,由于涉及到與國外公司的合作,設計團隊以高效率的管理模式圓滿完成任務。
七〇八所“雪龍2”號設計團隊
“雪龍2”號項目回顧
2009年6月,國務院批準立項,并確立“與國外聯合設計、國內建造”的原則。
2010年2月,確定七〇八所為項目技術支撐單位。
2011年7月7日,國家發改委批復項目建議書。
2011年8月1日,確定CCS與LR雙船級。
2012年7月31日,船東與芬蘭阿克北極公司簽署基本設計合同。
2012年10月22日,船東與七〇八所簽署詳細設計合同。
2015年7月7日,國家發改委批復可行性研究報告。
2015年12月23日,國家發改委批復初步設計報告。
2016年11月30日,船東與江南造船簽署建造合同。
2016年12月20日,開工建造。
2017年9月26日,連續生產。
2018年9月10日,下水。
2019年7月11日,中國航海日,交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