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三大集運公司業績大增但仍擔憂市場走向
在集運市場強勁需求的推動下,臺灣地區三大集運公司業績顯著改善,股價一路看漲。然而,新冠病毒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仍然讓企業擔憂市場未來走向。
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集運市場持續好轉,到了第四季度傳統淡季市場依然熱絡,缺箱、缺艙問題難以解決,帶動運價持續上漲。臺灣長榮海運、陽明海運、萬海航運三家主要集運公司因此營收大增。
此前,陽明海運曾預計,由于需求強勁,市場運力供給嚴重不足,今年第四季度表現達到過去20年來最佳,到明年第一季度陽明海運運營表現都將審慎樂觀。萬海航運也預計,下半年營收和獲利將優于上半年,即將公布的第三季度獲利相當可期,第四季度表現還將更好。
在“一箱難求”的市場背景下,集運公司已經按照客戶需求加收相關服務費用,三大航線運價居高不下。陽明海運11月順利調漲遠東-遠洋線運價。萬海航運從11月6日開始對深圳運東南亞貨載每TEU加價500美元,相當于翻倍調漲。歐洲線各公司也將自11月15日起每TEU調漲500美元。
業內人士指出,集運市場淡季運價維持在高位,加上油價相對較低,帶動集運公司獲利看漲。在疫情影響下,各地仍采取封鎖限制措施,居家辦公再加上年節需求,傳統旺季補貨潮帶動貨量增長,而美國零售庫存始終處于歷史低位,各大零售商都在大量回補民生商品庫存,這些因素都使得集運需求大增。即使各大集運公司已經投入船舶到美國線,也無法滿足急迫的需求。估計集運市場缺箱情況將持續到春節之前。
雖然市場表現一直強勁,但集運公司的不安感并未消失。特別是近期歐洲疫情升溫,多國取消圣誕市場,過半中小企業或將倒閉,集運公司和托運人都擔心買家出現棄貨潮。業界也擔心如果冬季疫情明顯惡化,部分生產與經濟活動勢必再受抑制。
根據麥肯錫公司對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國2200多家公司所做的調查,如果公司收入維持在當前水平,到明年9月將有55%的企業破產倒閉。按照目前趨勢,預計將有10%的中小企業會在六個月內申請破產。
日本海洋網聯船務(ONE)首席執行官Jeremy Nixon也表示,雖然集運市場正在經歷V型復蘇,9月貨運量已恢復到疫情前水平,但集運業復蘇仍存在不確定性,作為消費龍頭的汽車行業依然疲軟,今年冬天如果爆發第二波疫情,目前回升的需求勢必再受抑制。
不過,臺灣地區集運公司對未來展望仍持相對樂觀態度,認為業界經過今年疫情變化已經大大強化了應變能力,集運公司會再以減班減艙方式控制市場運力供給,達到穩定市場運價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