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挪威一船東因非法拆除和出口船舶被判6個月監禁
2020-12-09 17:41:00
來源:信德海事網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一名54歲的挪威船東因涉及拆解和出口有爭議的 "Eide Carrier "號(后陸續改名為 "Tide Carrier "號、"Harrier "號)船而被判處6個月監禁,原因是其被指控為違反《污染控制法》下的廢物出口相關法規。
事件要從2015年夏天說起,當時非政府組織拆船平臺(NGO Shipbreaking Platform)被告知,一艘在挪威西海岸停泊多年的船只已被賣為廢料。因此,該組織聯系了擁有它的公司Eide Group,但是該公司表示他們不會放棄這艘船舶。
2017年2月22日,該船試圖以新的船名、船旗和注冊船東的身份離開挪威。這艘船的名字是"Tide Carrier "號(在更改了第一個字母后),它把船旗換成了科摩羅的旗幟,并注冊在一家總部位于圣基茨和尼維斯聯邦(一個由圣克里斯多福島與尼維斯島所組成的島國)的匿名郵政公司Julia Shipping公司旗下。
僅僅在啟航后幾個小時,主機就停了。盡管船況不斷惡化,天氣狀況也很糟糕,但該船的新任船長并沒有進行呼救。當時,這艘船正漂向挪威最著名的海灘之一,挪威海岸警衛隊被迫啟動打撈行動,避免石油泄漏和擱淺的風險。
救援行動包括緊急疏散5名船員,其中1名船員肩部骨折,并出動兩艘拖船將該船拖到安全地帶。
應船東Julia Shipping公司的要求,該船被停放在Gismarvik。船名被重新改為HARRIER,船旗也再次改變,從科摩羅改為帕勞。并且根據挪威當局聯系的科摩羅注冊處的說法,該船實際上從未在科摩羅旗下注冊。
根據NGO 的報告,挪威環境局登上了這艘被擱置的船只,他們在船上發現了證據,證明 "HARRIER "號確實投保了從挪威到巴基斯坦的保險。
2017年4月5日,挪威環境當局逮捕了這艘船,并對船東提出指控,罪名是企圖非法出口危險廢品。
2017年10月,挪威海事當局指控該公司違反污染法,罰款700萬挪威克朗。
在沒有支付 Gismarvik的停泊費的情況下,HARRIER號被轉移到Farsund附近停泊。在那里,兩名船員被困在船上一年多。在Norsk Gjennvinning的幫助下,買家Wirana最終獲得了挪威和土耳其當局的批準,于2018年8月抵達土耳其,在阿利亞加處理了這艘船,距離首次出售已經過去了三年。在離開挪威之前,買家Wirana被迫向位于Gismarvik支付700.000歐元的滯留費用,這筆費用的糾紛至今仍未解決。
在前往阿利亞加的途中,HARRIER號在伊茲密爾地區造成了石油泄漏。土耳其當局對石油泄漏的船東處以30萬美元的罰款,同時要求他們支付估計為450萬美元的清理費用,并且在支付罰款和清理費用之前拆船將暫停。
與此同時,位于阿利亞加的拆船廠也陷入了困境,他們已經向Wirana支付了該船的回收費用,卻遲遲無法開始拆解,而此時Julia Shipping公司也消失了。
挪威犯罪機構Okokrim的報告顯示,地方法院認為,該挪威船東在協助將船舶駛離的過程中發揮了核心作用,他的行為應該受到高度譴責。
挪威和國際法對廢物出口有嚴格的規定,以防止那些富裕國家將其廢物運往沒有合格的廢物處理系統的貧窮國家進行處理。
檢察官Maria Bache Dahl表示:“這位商界領袖知道這艘船將在亞洲進行拆解。廢棄船舶的拆解是一個重大的國際環境問題。作為一個海洋大國,挪威當局為打擊這一問題作出重要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