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五大航運公司組建“K聯盟”加強東南亞航線競爭力
在韓國政府的支持下,HMM(前現代商船)、長錦商船(Sinokor)、SM商船(SM Line)、泛洋海運(Pan Ocean)、興亞航運(Heung-A Line)等5家韓國海運企業組建“韓國型海運聯盟(K-Alliance)”,旨在增強東南亞航線的競爭力。
12月23日,在韓國海洋水產部和韓國海洋振興公社高層的見證下,這5家韓國航運公司在網上舉行的非面對面簽約儀式上簽訂了“K-Alliance”基本協議。這也是韓國海運史上首次組建企業聯盟。
這5家航運公司都是2017年8月成立的韓國航運聯合體(Korea Shipping Partnership,KSP)成員。為了增強韓國海運企業在已逐漸成為全球生產基地、成長潛力巨大的東南亞地區的競爭力,韓國海洋水產部和韓國海洋振興公社提出了“韓國型海運聯盟構成方案”,隨后,目前正在運營東南亞航線的11家韓國海運企業中,上述5家公司率先自愿參與,邁出了正式成立“K-alliance”的第一步。據悉,這5家公司在韓國-東南亞航線的總運力為48萬teu,約占韓國往返東南亞航線船舶總運力近50%。
韓國海洋水產部表示:“為了通過規模經濟創造協同效應,這是首次嘗試建立由國內海運企業組成的海運聯盟。此次未能參與的其余6家國內海運企業在K- Alliance組建后,或將通過戰略合作關系部分參與共同的航運業務,或在與現有會員公司協商后隨時加入成為正式會員。”
據悉,目前韓國往返東南亞的集裝箱運輸市場上,韓國海運企業的總運力約19萬TEU,市場占有率為40%,而且因為其他國家海運企業不斷擴大在該區域市場的投資,市場占有率正在逐漸下降。組建K- Alliance后,與成立KSP后采取的減少韓國海運企業在各航線重復投入船舶的措施不同,預計將獲得更明顯的成本節約效應,促進海運企業間的順利合作。
韓國海洋水產部預測,通過調整重復的航運日程將消除過度競爭,新航線的開設也將擴大航運市場,同時也期待通過共享運力,增加東南亞航線運輸頻次,提高服務質量,增強營業競爭力。此外,預計通過共同訂造高效率、低運營成本的新船,共同簽訂港口、露天貨場等海運港口設施使用合同,共同使用集裝箱設備等措施,可以節約費用,提高資產運營的效率。
K-Alliance今后的目標是,必要時與亞洲區域內的外國籍海運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并構建與The Alliance等全球海運聯盟的合作關系,引領亞洲市場。其戰略是,以中長期的規;暮献黧w系為基礎,與進軍亞洲區域內的國際海運企業形成對等的競爭力,時與在東南亞航線上擁有相當市場份額的未參與K-Alliance的其他韓國海運企業形成良性競爭格局,共同發展。
參與簽訂此次協議的5家韓國海運企業隨后將為K- Alliance的順利運營制定詳細規劃,并討論各航線最佳航運船隊、船隊擴充計劃等,并最早將于明年第二季度正式啟動K- Alliance的運營。
韓國海洋水產部長官文成赫表示:“今后,K- Alliance還將動員一切可用的手段,為韓國沿海航運公司提供支援,使其保持經營穩定,團結全韓國的航運力量打造引領市場的競爭力。”
然而,韓國財政部并沒有強迫班輪運營商加入K-Alliance,K-Alliance的目標是通過部署生態友好型現代船舶以及聯合使用港口設施和集裝箱來節約成本。韓國財政部表示,“這是第一次嘗試組建一個只有韓國航運公司組成的服務聯盟,以獲得規模經濟效益。歡迎其他運營商與現有成員公司協商,隨時加入。”(王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