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國全羅北道將投巨資建設特種船舶先進產業園
韓國全羅北道特種船舶先進產業園區建設方案圖
為應對本地區造船海洋產業的危機,韓國全羅北道將建設以大規模國家項目為目標的特種船舶先進產業園區,建設總投資達到5000億韓元(約合4.22億美元)。
9月17日,全羅北道表示,將推進反映地區內造船產業特點的國內中小型船舶、特種船舶的修理改造等旨在提供船舶全壽命周期管理及支援服務的特種船先進產業園區建設項目和相關生態系統建設。據悉,該產業園區將以可同時容納環保、智能等未來型船舶的新建和改造、維護、維修或大修(MRO)的智能技術為基礎,可提前應對今后建造的所有政府公務船和沿岸船舶、適用環保新技術的船舶等未來需求。
據悉,在位于全羅北道的現代重工群山造船廠停止運營后,全羅北道制定了降低對大企業的依賴度,培育反映地區內造船產業特點的中小型船舶、特種船舶的新產業生態的戰略,并決定推進建設大規模國家項目先進產業園區。
全羅北道認為,該特種船舶先進產業園區將成為地區內造船海洋產業克服危機的新起點。據測算,該產業園區建成投產后,將創造3000個就業崗位,每年可實現4600億韓元(約合3.88億美元)以上的營業收入。
全羅北道之所以集中建設特種船舶先進產業園區,是因為隨著國際海事組織(IMO)環保規則的不斷出臺以及造船產業模式的變化,環保、智能等未來型船舶的新建和改造需求以及適用新技術的環保船舶維修需求今后將持續增加。特別是韓國海洋水產部為了減少粉塵、溫室氣體及空氣污染,同時推動韓國環保船舶行業技術的發展,已于去年10月出臺了環保公務船更新替代計劃。根據該計劃,從今年開始到2030年前,韓國所有的公務船都必須陸續更換為使用清潔能源的環保船舶,僅這一計劃涉及的政府公務船新船需求就將達到144艘,加上地方自治團體擁有的相關船舶更新,預計總數將達到300艘以上。
此外,根據韓國海軍的發展戰略,今后海軍訂造的艦船規模將更趨大型化,同時還將對海軍現有艦船進行性能改良,這些都將產生新的艦船改造、維護、維修或大修需求。
為建設特種船舶先進產業園區,從今年3月到7月,全羅北道已經做了大量基礎性工作,準備了項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等基礎資料。9月16日,全羅北道又舉行了由群山市、韓國船級社、韓國造船海洋器材研究院、相關企業和地區內大學專家、代表等參加的2021年度政府預備可行性調查事業選定和特種船舶先進產業園區建設項目報告會,對該項目進行經濟性分析、政策性分析等綜合可行性分析。全羅北道計劃,在明年上半年將該項目作為“預備可行性調查事業”向韓國中央政府部門提出申請。此外,全羅北道還計劃于9月21日與相關主要企業簽署合作備忘錄,參加10月份在韓國國會舉行的政策討論會等,全力以赴加快推進該項目的步伐。(王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