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修40天!“長賜”輪“整容”完畢復出首航
11月13日,歷時40天,在青島北船重工“整容”完畢的“長賜”輪(Ever Given)進行修復后的首次貨物裝載,時隔大半年后終于再次重返亞歐航線。
當天凌晨5點,“長賜”輪在位于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的山東港口青島港QQCT碼頭靠泊,標志著該船正式恢復運營。“長賜”輪本航次青島在港裝箱5147TEU,青島港僅用18小時就完成了全船的作業任務。接下來,“長賜”輪將在11月13日晚間駛離港口,前往上海、寧波裝載貨物,然后離開中國經停馬來西亞前往歐洲。
此前,“長賜”輪于10月4日抵達中國船舶武船集團青島北船重工修船分廠進行維修。“長賜”輪受損部位主要集中在船艏,原本預期維修作業需要20余天的時間,但最終修復時間比預期超出了20余天。除受損部分外,北船重工修船分廠還應船東要求對船體其余部分進行了檢修和升級。
“長賜”輪在青島修船期間,山東黃島邊檢站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移民管理局“十六項”新舉措,對于在口岸修造船廠停泊維修的船舶以及登輪作業人員簡化邊檢手續,為信譽良好的維修船企業和人員上下外輪、船舶搭靠外輪提供便利,幫助企業節約運營成本,助力維修船舶復航復工。除修理船舶受損部分外,此次“長賜”輪在青島還進行了燃油、淡水、伙食等物資的補給。
從之前曝光的維修現場照片來看,“長賜”輪受損部位主要集中在船艏,船艏嚴重凹陷,船底前方也有碰損。有外媒當時形容,“長賜”輪船艏從遠處看來就像一顆“摔爛的南瓜”。
據了解,“長賜”輪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集裝箱船之一,由日本船東正榮汽船所有,租賃給長榮海運運營。今年3月23日,“長賜”輪通過蘇伊士運河時,船身因在強風中擱淺,并在隨后的六天里嚴重堵塞了河道航線,直到3月29日才終于脫困,運河重新恢復暢通。據統計,共有約450艘船只因此次擱淺事故被堵在蘇伊士運河,成為海運史上最嚴重的交通阻塞事件之一。
在脫困后的三個多月里,“長賜”論遭到埃及方面的扣押,一直停泊在當地。7月初,隨著船東方與蘇伊士運河管理局之間達成賠償協議,這艘船終于得以起航離開蘇伊士運河,前往歐洲港口卸載了船上約18300個集裝箱。卸貨完畢后,該船于8月20日再次通過蘇伊士運河,返航中國進行維修。
美國坎貝爾大學(Campbell University)軍事歷史學家Sal Mercogliano分析稱,“長賜”輪在恢復自由后先前往荷蘭鹿特丹,再航行至英國費利克斯托港卸貨,接著前往馬耳他加油,最后抵達中國青島;在美國船級社(ABS)的要求下,該船不得不減速航行。
他指出,“長賜”輪減速的原因是因為該船必須等待維修,按照球鼻艏凹陷的嚴重程度,經評估后該船需要更換全新的船艏,船塢必須在船舶入港之前準備好相關材料。“長賜輪”也要在數月后等預鑄模塊準備完成,才能進行修復。
長榮海運此前表示,之所以選擇到青島維修,是因為這里非常契合該船在亞歐貿易航線上重新投入使用的起點。該船完成維修項目后將重新投入航線運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