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港虎年新春散糧作業首戰大捷
一年春作首,萬事競爭先;⒛甏汗,伴隨著一聲聲清亮的汽笛聲,“里普利繁榮”號、“卡波艾爾”號兩艘外貿海輪,以及“錦海順1”號、“浩祥11”號兩艘內貿船,在順利完成13.4萬噸玉米接卸任務后,先后駛離南京港新生圩和天宇碼頭,這標志著南京港成功打響虎年新春散糧作業第一戰,也標志著南京港向糧食中轉基本港建設又邁出堅實一步。
受疫情影響,近幾年全球糧食系統正面臨全新的挑戰和前所未有的壓力,盡快搭建穩定有效的平臺、共建糧食物流安全生態鏈,已成為業界的普遍共識和強烈意愿。
因應這一變化,為積極把握“雙循環”“新格局”下的全球供應鏈調整機遇,南京港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充分發揮作為江海門戶的區位優勢和重要支撐作用,搶抓國家穩定糧食儲備戰略機遇,與口岸單位、兄弟港口、鐵路部門等各方攜手,深入東北等糧食產區和長江沿線糧食加工企業登門走訪,綜合各方優勢,為客戶量身定制個性化物流解決方案,同時加快新生圩港區碼頭升級改造,擴大中轉糧的倉儲、分撥能力,積極推進糧食等特色貨種基地建設。
特別是今年以來,南京港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積蓄動能” ,以“開局即決戰,起步就沖刺”的昂揚姿態和唯旗是奪的氣勢擔當,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創新業態模式、優化港口貨源結構,大力開發散糧中轉業務,努力跑好“第一棒”,確保“開門穩”,力爭“開門紅”,以此展現南京港在維護國家糧食物流安全、助推江蘇港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中的擔當作為。
玉米是南京港散糧貨源戰略中的重點貨種,能否順利接卸,關系到南京港在服務國家糧食戰略儲備中的能力和水平。春節期間,恰逢北京冬奧會的舉辦,在此期間全力保障好國家糧食物流安全至關重要。因此,全港上下都把第一單玉米接卸作業作為一場戰役來打。
早在一個月前,南京港充分總結提煉以往玉米海輪作業經驗,提前編制專項作業預案,擬訂海輪操作計劃、接卸方案,成立專船領導小組,在碼頭堆場接近滿負荷下,結合口岸防疫要求,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玉米接卸“雙統籌”。各部門各單位從始如一、高效協同,上下顯現出共同下好保產保供“一盤棋”的嶄新格局。
除夕當天,盡管碼頭寒風凜冽,天宇碼頭901泊位,現場人員早已上好發條,開足馬力,統籌調配泊位、機械設備、庫場等各類資源。新生圩碼頭400泊位,4臺門機和14臺自卸車正在高速運轉,機械聲轟鳴;單斗車在艙底來回穿梭,將貨物聚攏歸堆便于門機抓斗起貨;單船指導員密切注視著海輪的裝卸進度和安全質量;專班作業人員與時間賽跑,爭分奪秒忙清艙、搶進度。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春節期間僅在新生圩碼頭,“里普利繁榮”號玉米全船作業6個班次,平均工班計劃兌現率104.4%,晝夜效率2.1萬余噸;“卡波艾爾”號玉米全船作業6個班次,平均工班計劃兌現率112%,晝夜效率2萬余噸,兩船作業效率均超集團預設1.7萬噸的晝夜裝卸目標。
下一步,隨著新生圩港區散糧工藝改建工程的不斷推進,以及“港口+產業鏈”協同發展模式的深化,南京港將進一步釋放散糧中轉、倉儲、分撥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和能力,進一步發揮糧食供應鏈中的樞紐節點作用,以打通糧食產業鏈上下游、糧食供應鏈各節點之間共享互聯通道,確保糧食在急需時調得動、用得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