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隔十三年“新玩家”威爾森再戰油運賽道
2022-04-30 11:21:25
來源:航運界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如果用一個詞語來概括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兩年多的生活就是“變化”,而在此期間,航運業也在“混亂”與“秩序”之間反復橫跳。同時,在新冠肺炎疫情、政治局勢與環保法規等多重因素的推動下,船舶管理市場也持續面臨著機遇、挑戰與變革。
近日,航運界網專訪了威爾森船舶管理公司(Wilhelmsen Ship Management,以下簡稱“威爾森”)船舶檢查服務部門總經理Ajit Kurup,就威爾森面臨的變化、在新環保法規下的船隊管理、新技術對船舶檢驗的影響等方面進行了交流。
對于威爾森來說,最近的一次變化發生在今年1月,威爾森船舶管理公司與德國公司Ahrenkiel Tankers達成協議,獲得該公司80%的股份,并將其更名為 Barber Ship Management。這是威爾森自2009年售出前子公司國際油輪管理公司(International Tanker Management,簡稱“ITM”)退出油輪市場后,時隔十幾年重返油輪市場的重要一步。
談及重返油輪市場的原因,Ajit Kurup表示:“在質量和安全方面,今天的油輪市場與十多年前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語,油輪性能也得到了更好的監管,這些都使我們有信心重新進入油輪市場。
“在重返油輪市場之前,我們已經擁有了豐富的天然氣船舶業務經驗和良好的業績記錄。我們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船舶管理公司之一,共管理23艘液化石油氣(LPG)船舶和10艘液化天然氣(LNG)船舶(包括液化天然氣運輸船、液化天然氣加油船和浮式LNG存儲再氣化裝置)。我們對這些船舶的安全管理遵循最嚴格的行業標準,因此也能夠滿足與其類似的油輪安全管理要求。”
作為全球最大的第三方船舶管理服務提供商之一,威爾森目前管理船舶數量超過450艘,旗下現役海員10800名。威爾森的技術管理和船員管理服務已擴展到各類船舶領域,包括LNG/LPG運輸船、滾裝船和 汽車專運船/汽車運輸船(PCC/PCTC)、集裝箱、郵輪、散貨船和近海船舶等。此外,威爾森還提供干船塢檢驗、停堆和新船監造等服務。
近年來,隨著國際海事組織(IMO)限硫令的生效,“碳中和”、“碳達峰”目標逐步推進,“環境友好”與“可持續發展”亦成為船舶管理行業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與此同時,新冠肺炎疫情依舊肆虐全球,俄烏局勢不甚明朗,更是令船舶管理行業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如何在變化無常的大環境中,保證穩定且優質的船舶管理服務,也成為了船舶管理企業當下最熱門的議題。
據Ajit Kurup介紹,威爾森已投入大量資金改進系統、技術和流程,為陸上和船上人員提供大力支持:“我們制定了良好的內部和外部集中審計制度,確保服務交付符合標準,業務流程高效穩健。同時,我們鼓勵建立透明而負責的船上文化,培養‘公正文化(Just Culture)’,鼓勵船員上報安全問題,積極從錯誤中吸取教訓,防止同樣的問題再次發生。”
談及國際海事組織提出的2030 年和2050年的航運脫碳計劃,Ajit Kurup認為,未來船舶管理企業完全有可能運營零排放船舶。
當然,Ajit Kurup對此抱有的積極態度并非盲目自信,而是基于威爾森在脫碳領域探索的實踐經驗。早在2018年,威爾森船舶管理公司的母公司威爾森集團與康士伯海事(Kongsberg Maritime)共同成立了一家名為Massterly的合資公司,聯合開發和建造零排放無人集裝箱船。去年11月,這艘名為“Yara Birkeland”輪的船被交付后,在奧斯陸峽灣開始了其處女航。
據了解,“Yara Birkeland“輪長79.5米,寬14.8米,滿載吃水6米,空載吃水3米,正常航速6節,最大航速13節,載箱量為120 TEU。交付使用后,該船首先被投放至挪威南部一條長約37英里(約59.5公里)的航線上(Porsgronn-Brevik)用于肥料運輸。通過對節省的燃料和船員成本進行測算,得出每一次航行可節省約90%運營成本的結果。“Yara Birkeland”輪投入運營后,將逐漸從有人操作過渡到“無人”自主操作,并計劃在2022年進入到為期兩年的技術測試期,使得該船能夠自主推進,最終獲得純電動自主航行集裝箱船的認證。
對此,Ajit Kurup表示:“根據國際海事組織提出的脫碳計劃(2050年),我們還需要更長時間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目前運營的零排放船舶并不適合長途貿易路線和深海航行。為了在整個行業普及零排放,還需要在整個價值鏈進行變革,使其適應更環保的選擇,以滿足國際海事組織的要求。”
此外,Massterly公司與挪威雜貨經銷商ASKO公司(船東)正在聯合開發建造兩艘全自動駕駛電動船舶——ASKO零排放滾裝船(RORO)。據了解,此次建造的電池動力零排放滾裝船每次可運輸16輛卡車,將取代200萬公里的陸地卡車運輸,預計每年節省5000噸二氧化碳排放。
威爾森表示,在較短的脫碳時間期限內,將幫助船東遵守即將出臺的要求,包括針對現有船舶的《能效設計指數》(EEXI),以及即將于2023年1月1日生效的碳強度指標(CII)。此外,威爾森預計,大部分船東將選擇安裝主機功率限制(EPL)設施來減少船舶的二氧化碳排放,該裝置可能是現有船舶滿足EEXI要求的最簡單的方法,因為只需要對船舶進行少量改動,而且其安裝對船舶正常運行的干擾最少。
航運業實現脫碳化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這也意味著船東需要遵守更多的能源效率法規,最終將碳排放降至較低水平,或實現零排放。此外,管理雙燃料船舶和可替代燃料船舶(如甲醇、氨和氫燃料船舶)的技術要求也將發生變化。
但值得注意的是,與傳統燃料相比,可替代燃料需要的存儲空間具有很大不同。未來操作這些船舶的資深認證海員將更加稀缺,因此威爾森一直在大力開展船員培訓和認證,以建立后備力量充足的船員隊伍,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
對此,Ajit Kurup強調:“我們必須不斷改進船員的工作流程,有效應對新型燃料船可能遇到的安全問題。我們從未停止對技術平臺和人員的投資,因為我們需要不斷收集數據和分析數據,提高能源效率,盡可能對提高船東船舶的管理效率。”
如果說環保規則的變化,推動了威爾森在“無人船”領域邁出第一步,那么新技術(如線上遠程評估、無人機檢驗等)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推動,也促使威爾森對傳統的船舶檢測進行更多的思考、改變和探索。
在船舶檢驗領域,過去幾年出現了多項創新技術,特別是利用先進技術進行遠程檢驗。此外,人工智能技術也能夠收集相關數據,幫助人們獲取船舶狀況信息,但這些船舶狀況數據來自數據庫中的歷史信息,并非以實際目測評估為基礎。
因此,Ajit Kurup強調,船舶檢驗是一項以人為本的工作,船舶檢驗員是十分重要的資產,他們將在技術支持下開展高效的船舶檢驗工作。沒有技術能夠取代經驗豐富的資深檢驗員,他們的實地檢驗工作更能確保船舶檢驗的準確性。這些技術還不夠細致,無法發現所有故障,有可能掩蓋許多潛在問題。
當然,這并不代表威爾森完全否定創新技術的應用。據Ajit Kurup介紹,威爾森已投資建設先進的平臺,幫助檢驗員提高工作效率。通過平臺,客戶可以查看上千張圖片和視頻,了解船舶情況。此外,威爾森正在積極尋找更多技術,幫助檢驗員改進檢驗流程,提高準確性,最大限度縮短船上檢驗時間。
談及未來幾年威爾森船舶檢驗的發展,Ajit Kurup表示:“我們有能力在短時間內對船舶進行準確的質量評估,此類船舶檢驗面向的是具有這方面需求的客戶。我們的船舶檢驗服務需求增長強勁,僅2021年的船舶檢驗總量就增長了37%。預計未來三年將繼續增長。此外,2019到2021年期間,我們在中國檢驗了大約100艘船舶。其中大部分為散貨船,其次是油輪/化學品船和天然氣船。
“受新冠疫情的限制,我們需要提前對上船檢驗行程進行細致規劃。盡管如此,我們仍努力為客戶提供準確的高品質船舶檢驗報告。在這方面,各家港口都有具體的要求,我們已經做到了提前制定計劃,靈活應對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