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瑞堡:創新船舶導航技術讓海運更高效可持續
據世界經濟論壇估計,全球90%的貨物是通過海運運輸的。國際航運公會稱,這意味著每年通過海運運輸的貨物量達110億噸,相當于地球上每人每年運輸1.5噸貨物。
這種規模的海運交通對運營商和港口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要求他們提高效率和可持續性。為了應對這一挑戰,主要的解決方案之一是順應航運業的一大主要趨勢——研發超級船舶。
“每年都會有更大、更快的新集裝箱船應運而生。”特瑞堡導航與引航董事總經理Tommy Mikkelsen介紹道。他參與了特瑞堡用于全球港口的航運產品的規范化工作。“船舶正日益向大型化轉變。”
20世紀50年代中期的早期集裝箱船長137米,有6個集裝箱寬,水面和水下僅各裝載4個集裝箱,總共裝載8個集裝箱。
相比之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集裝箱船、于2023年4月在中國廣州港下水的地中海伊琳娜(MSC Irina)號全長400米,比20世紀50年代的船長三倍,也寬得多。其船體圍長可裝載10個20英尺的集裝箱,并且可堆疊26個這樣的集裝箱。
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船地中海伊琳娜(MSC Irina)號,全長400米,大致相當于四個足球場的長度,可裝載26層集裝箱。
毫無疑問,大型船舶的主要驅動力是規模經濟,因為船舶越大,可以裝載的貨物就越多。此外,馬士基(Mersk)、地中海航運(MSC)和CDMA等大型航運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議程也是一個關鍵因素。
Mikkelsen表示:“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我們的客戶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有關可持續發展的對話無處不在。五、六年前可不是這樣,真的是一切都變了。”
Tommy Mikkelsen
特瑞堡導航與引航董事總經理
船舶運載的貨物越多,每磅貨物產生的碳足跡就越低。然而,從環境角度來看,這些巨型船舶造成的后果可能會適得其反。
“通常情況下,港口所處的位置自古以來就是港口。”Mikkelsen解釋道。歐洲的許多港口都位于遺產地,有時甚至位于中世紀城市的中心。在這些地區,擴建港口的機會極為有限。
顯而易見,疏浚是最佳解決方案,這樣便于讓吃水更深的大型船舶?。然而,這會對海床造成干擾,進而對海洋生物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由于所有船舶都攜帶犧牲陽極,這一環境問題因此進一步加劇。”Mikkelsen說道。這些金屬棒被放置在船體上,通過電解原理,可防止船體腐蝕。
“過去,這些金屬棒通常由鉛制成,現在多為鋁或化合物,但終歸還是金屬。”Mikkelsen繼續說道,“隨著陽極腐蝕,金屬顆粒最終會進入航道底部的淤泥中。當開始挖掘淤泥時,這些顆粒會涌入水柱中,最終可能進入海洋生物體內。”
為了避免疏浚工作,船舶在港口內的操作、靠泊和系泊需要盡可能高效。在港口的有限區域內移動需要準確且精確的測量,以確定船舶在什么高度不會觸及海床。Mikkelsen表示,這正是特瑞堡先進解決方案的用武之地。
他說道:“作為技術合作伙伴和供應商,我們的職責之一就是不斷創新,尋找開創性的解決方案,讓更大的船舶能夠駛入港口。”Mikkelsen解釋道,這為船舶和港口運營商創造了三贏的機會。
“首先,船舶在水中的吃水深度越深,可以裝載的貨物就越多,從而降低船東的成本。其次,運載更多貨物可以減少貨物運輸中的碳排放,幫助船舶運營商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第三,接納大型船舶進港的技術使港口更具競爭力,因為這可以實現更多的貨物吞吐量。”
“對于港口所有者來說,最重要的任務是實現最大吞吐量。這不僅能夠提高港口的經濟效益,還能增強其可持續性。Mikkelsen表示:“船舶在港口之外等待以及駛入港口所需的時間越長,消耗的燃料就越多。減少這兩段時間,就可以節省燃料,從而使靠泊過程更具可持續性。”
特瑞堡為港口提供的操作、靠泊和系泊技術顯著縮短了進港和?扛劭诘臅r間。“如果沒有我們的解決方案,靠泊一艘船可能平均需要30分鐘。有了我們的解決方案,則只需要幾分鐘。”Mikkelsen說道。
引航員負責將船舶引導至安全區域,并進行操作、靠泊和系泊。過去,引航員僅憑眼睛和經驗來完成這項工作,但現在他們可以利用特瑞堡的便攜式引航裝置。這款導航系統能夠幫助引航員更高效地完成工作。
“英國的一名引航員表示,在我們的操作、靠泊和系泊技術的協助下,他的引航水平提高了20%。”Mikkelsen說道。“如果船舶在進港時能夠保持正確的軌跡,就可以節省大量燃料。操作會消耗燃料,而引航員發出的指令越少,進港過程就越高效。使用特瑞堡的設備時,引航員可以預測船舶將在未來5或10分鐘內到達的位置,因此他們發出的指令較少。他們知道自己在正確的航道上。”
圖:GETTY IMAGES
特瑞堡的技術不僅可以加快操作、靠泊和系泊的速度,還能使整個過程更加安全可靠。
“每年都會有人因纜繩斷裂而喪命。”Mikkelsen說道,“系泊是一項非常危險的工作,人的手和手指可能會被夾住。我們開發的機器人無需手動操作,有助于避免事故的發生,同時提高工作效率。”
關于海運業的未來,Mikkelsen表示:“目前有幾個大型項目正在展開,主要致力于研發自動船舶。”Mikkelsen說道,“這種理念確實令人興奮,也是我們實現未來發展的重點關注領域,但至少還需要20年的時間才能變成現實。憑借當今可用的所有技術,如果我們只專注于建造全自動船舶,那么可能會錯失改進現有運輸船隊的機會。”
巴拿馬運河導航
特瑞堡導航與引航董事總經理Tommy Mikkelsen參與制定了特瑞堡海事產品用于全球港口的規范。“我們目前正與巴拿馬運河合作。”他說道。巴拿馬運河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最近又進行了擴建,但仍然無法滿足當今集裝箱船輕松通過的需求。
“我們正與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合作開發一款特殊的護舷系統,旨在讓更大的船舶通過船閘。與此同時,我們還為所有通過運河的大型船舶配備了精確的SafePilot P3技術。采用該技術,船舶可以與岸上服務進行通信,確保船舶具有厘米級精度的導航。巴拿馬運河管理局現已規定,所有超過一定規模的船舶都必須配備該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