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杭運河最大尺寸新能源智能船完成首次試航
11月28日,新能船業首創京杭運河最大尺寸的新能源智能商品運輸船——90米LNG動力集裝箱船“9001”,歷時2天順利完成首次試航。
該船為濟寧能源集團攜手武漢理工大學共同研發設計的首創船型,全長90米,型寬16.56米,型深5.4米,可裝載161只標準集裝箱,載重近5000噸,是京杭運河可通行最大尺寸船型。該船入級中國船級社(CCS),適應內河A、B級航區。
“9001”LNG動力集裝箱船的設計研發通過結合運河航道、水深、船型等特點,在內河船舶動力系統、氣電混合動力技術以及液化天然氣(LNG)動力船舶換罐技術的探索中,取得多項技術突破。
該船的設計采用圓舭、垂直艏、雙尾鰭、寬扁肥大的線型設計。首部升高甲板設有駕駛室及居住艙室,船尾甲板配置一個30立方的LNG 燃料罐,以12km/h的服務航速可續航約2000公里。
相較于傳統內河船型,新船型船阻降低6%,能效提升3%,自重減輕5%;搭載2臺LNG燃料發動機,與傳動動力相比,氮氧化物、顆粒物等污染物排放將降低90%以上,碳排放降低15%以上,提升了新船型的環保性能。在新能源動力應用、降低阻力、優化船機槳匹配以及減輕船體結構重量等方面實現了四項重大技術突破。
同時,船舶應用智能化技術,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船舶制造相結合,通過信息集成、智能化駕駛艙、智能輔助駕駛等功能,實現船舶高度智能化。其中,智能化駕駛艙運用尖端的傳感技術、數據處理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以及遠程監控技術,對駕駛艙內的各類設備和系統執行實時監控、故障檢測、預警以及自動調節,從而提升設備運行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試航過程中,試驗小組成員緊密關注航行路線,依據實際航道與水域情況,科學合理地調整試航項目,確保試航任務圓滿完成。經過連續兩天全面嚴格測試與優化調整,90米LNG動力集裝箱船的各項技術參數均達到設計標準,完成各項試航任務目標。
本次試航路線,從白馬河出發,經由京杭運河航道滕州河口,最終抵達微山二級壩附近水域進行集中測試。此次試航測試涵蓋了電氣設備實驗、集中控制與監視設備試驗、主機遙控以及推進系統實驗等十余個大項關鍵實驗項目。
新能船業專注于內河航運綠色智能化變革,規劃“氣化運河”和“電化運河”作為新發展路徑,推動內河船舶更新換代,加速發展新型生產力。
新能船業秉承創新發展理念,致力于推進船舶制造模塊化、標準化和批量化進程,加速內河船舶升級迭代。通過信息集成、智能化駕駛艙、智能輔助駕駛等功能,實現船舶高度智能化。其中,智能化駕駛艙運用尖端的傳感技術、數據處理技術、自動化控制技術以及遠程監控技術,對駕駛艙內的各類設備和系統執行實時監控、故障檢測、預警以及自動調節,從而提升設備運行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此次試航的圓滿成功,彰顯出濟寧能源集團在現代港航物流戰略上的重大突破,推動了內河船舶領域生產力的革新,為濟寧內河航運綠色轉型提供了強大動力。京杭大運河最大尺寸的智能商品運輸船的順利試航,開啟了濟寧內河綠色航運的新篇章,推動了內河船舶現代產業體系的建立,引領內河航運向綠色智能轉型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