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態化運營!泉州船廠承修全球首例DP3超大型海工生活駁船
近日,國內乃至全球首例具備DP3動力定位功能的超大型海工生活駁船“國海安鴻”輪順利在泉州船廠安全入塢。
“國海安鴻”輪船長115.5米,型寬34米,型深9.1米,生活區可容納684人居住,設有廚房、餐廳、健身房、電影院等,滿足海上生活娛樂需求。該船配置6臺發電機、6臺全回轉推進器,甲板安裝了可伸縮旋轉平臺過橋、300噸甲板工作吊以及八臺定位錨泊設備,是一座海上“加工廠”兼“能源站”。
“國海安鴻”輪進塢前,泉州船廠靠前服務、強化保障,在“安全可控,技術可行”的條件下制定了“國海安鴻”輪進塢方案,并及時對船塢泵房進出閥系統、主泵控制系統、塢門控制系統進行檢查。進船期間,泉州船廠根據進塢計劃節點,監查各點操作情況、做好相關工作落實,確保這艘“海上五星級酒店”安全入塢維修。
去年,泉州船廠按照“邊招商引資、邊完善手續、邊現狀盤活”的思路,分預制場板塊、修船板塊及海工板塊進行招商招租盤活,修船板塊成功引入聯營單位博洋船舶公司,經過雙方共同努力,在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同年9月,隨著“向陽紅03”號科考船和“海洋石油691”船相繼入港,泉州船廠實現華麗蛻變,在沉寂了十余年后正式復工復產,在中國修造船業中重新點亮“泉州方位”。
隨著修船板塊常態化運營,修船技術不斷精進,2024年開年,泉州船廠共承接6艘船舶,完成5艘船舶進塢任務,其中3艘已修理交付,實現修船業務板塊“開門紅”。截至目前,泉州船廠修船業務累計維修船舶15艘,標志著修船業務在常態化運營下成熟度進一步提升,是交發集團接手泉州船廠資產包以來的重大突破。此外,交發船舶公司致力于招商引資再突破,立足于自身資源和產業基礎實際,科學謀劃招商引資思路計劃,積極對接行業頭部企業,爭取在2024年實現泉州船廠整體盤活。
據了解,泉州船廠的前身是2004年成立的泉州船舶工業有限公司,由著名泉籍商人蔡天真創建。2007年10月,泰山石化以12.7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從其公司董事局主席蔡天真手中全資收購泉州船舶。2019年,泉州船舶破產清算,泉州交發集團二級權屬企業泉州市交發置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2021年以12.07億元通過拍賣購得泉州船舶資產包。
隨后,泉州交發集團于2021年2月14日和惠安縣政府簽約泉州船廠重組項目,計劃與惠安縣合作,投資20億元對泉州船廠進行重組,并引進修船、造船、海工制造和物流等產業業態。同年4月泉州交發置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全資子公司泉州交發船舶重工發展有限公司,負責管理和經營泉州船廠項目。
去年2月,福建博洋船舶工業有限公司經由公開招標中標泉州船廠項目修船板塊,同年9月修船板塊正式啟動,“向陽紅03號”科考船和“海洋石油691”船等相繼入港維修。按照計劃,泉州船廠修船板塊目標年修造288艘船。
泉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日前印發了《關于促進航運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將“全力支持泉州船廠快速復產,充分發揮船廠地理和設施設備優勢,把泉州船廠打造成為東南沿海大型的修造船企業”,為泉州船廠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未來,泉州船廠將深化拓展“三爭”行動,聚力奮戰“項目創優年”,繼續以修船、造船、海工(含大型鋼構)三大功能進行產業定位,承襲原有船廠的總體規劃,通過滾動發展,逐步開展“填平補齊”能力建設,高標準開展“綠色化、智能化”改造,建設成為國內領先的綠色科技型海洋裝備維修保障基地,填補泉州市修造船智能海工裝備制造產業空白,助力泉州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