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內河最大載重噸位“油改電”散貨船下水交付
4月26日,在池州市貴池船舶工業基地,全國內河載重噸位最大的“油改電”散貨船——“川川長江001號”下水交付,標志著國內內河船舶“以電代油”能源革命走入新階段。
“川川長江001號”是一艘3000噸級散貨船,由川川船舶工程(宣城)有限公司運營,去年9月川川船舶與蕪湖造船廠簽署了“川川長江001”油改電項目建造合約,這是安徽省首個綠色化船舶改造項目,該船也將成為安徽首艘“油改電”貨船。
“川川長江001號”總長77.60米,型寬為13.60米,型深為5.70米,設計吃水深度為5.04米,是航行于 A、B 航區的內河鋼質自航貨船,整個“油改電”改造方案由蕪湖四維船舶技術有限公司設計,動力系統由中船賽思億集成供貨。
自去年11月開始,歷時6個月,該船經歷了動力測算到程序調整、設備安裝到系統改造等多個進程,在保留原船螺旋槳、尾軸和齒輪箱,不改變原船推進方式的基礎上,將柴油機動力改造為純電池動力。改造后的船舶配置4套580.6kWh電池組,總電量2322.4kWh,具備開航啟動快、能耗低、零排放、低噪音等優勢,可滿足船舶單次往返約150公里的航行需求。其中動力系統核心關鍵裝備直流母線變頻電控設備、磷酸鐵鋰電池組、主推進遙控系統、動力裝置遠程監測系統均采用中船賽思億自主知識產權產品。
經船東測算,未來這艘純電動船的運營成本將降至原來的三分之一。目前,該艘船舶的研發改造公司已完成江淮運河沿線三十余家碼頭、近百個充電樁的布點工作,確保改造后的船舶在運行過程中能夠得到及時、高效的電力補充。
“川川長江001”改造后具備“完全電動化”、“完全自動化”兩大特色,船舶一改往日噪音大、污染重、能效差、油耗高的“油船特色”,正式成為了一艘零排放、經濟環保、低噪音的綠色智能型船舶,成為長江綠色航運清潔發展之路上的又一顆明珠。
據介紹,貴池船舶工業基地屬安徽省三大沿江船舶工業基地中集聚造船企業最多、利用連片長江岸線最長、占地面積最大的船舶工業基地,是南京上游最大的船舶修造集聚區。自2009年建設以來,先后引進了8家船舶修造企業入駐。2023年建造船舶62萬載重噸,全口徑統計產值近30億元,造船完工量占全省的一半以上。當前,貴池船舶工業基地正在探索內河船舶標準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掀起內河船舶“以電代油”能源革命,聚力貫通“電化長江”產業鏈條,推動長江航運綠色化、智能化、數字化發展。國內內河最大載重噸位“油改電”散貨船在這里下水商用,為安徽省加快推進長江航運能源結構清潔低碳轉型,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助力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貢獻了貴池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