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汽安吉物流:首航船具里程碑意義
2024-06-04 19:59:37
來源:航運交易公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申誠”號?可虾:Mùa頭
今年4月,上汽集團首艘遠洋汽車運輸船“上汽安吉申誠”號首航圓滿完成,該船對上汽安吉物流具有里程碑意義。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汽協)發布的數據,2023年中國整車實現出口491萬輛,同比增長57.9%,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根據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的預判,出海將成為未來10年汽車產業的爆點。
今年1月,上汽集團首艘遠洋汽車運輸船(PCTC)“上汽安吉申誠”號(“申誠”號)正式首航,該船舶搭載上汽、東風、宇通的新車駛向歐洲市場。
近日上汽集團旗下全球第一的汽車零部件與整車物流企業上汽安吉物流接受《航運交易公報》采訪,分享該船舶投資建設、首航細節以及在競爭激烈的物流領域如何脫穎而出。
斥資百億造新船
根據中汽協的數據,2012年,中國汽車企業出口首次超100萬輛,此后一直徘徊在100萬輛左右。2021年,中國汽車出口首次突破200萬輛。2023年,中國整車實現出口491萬輛,同比增長57.9%,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出口國。今年一季度,中國汽車出口132.4萬輛,同比增長33.2%,繼續保持增勢。與此相對應的是過去三年,海運出口量增長5倍,全球運力存在短缺。根據華輪威爾森提供的數據,目前全球766艘PCTC均在使用中。期租市場上,6500CEU船型一年期租金從早期的2萬美元/天的均價漲至目前11.5萬美元/天,上漲了5倍。為了應對全球PCTC運力短缺的問題,市場上也有替代方案,比如通過集裝箱船運輸,盡管這類運輸方式并不理想,會產生質損和掏箱情況,但集裝箱船在裝貨量、運價方面具有高性價比的特點。此外,物流成本面臨不確定性。在紅海危機沖擊下,原本走紅海的航程為12500公里,如今大部分PCTC選擇繞航非洲好望角,航程增至19000公里,平均運輸時間從40天延長至60天,運輸成本增長50%,這些異常極端事件對運價產生較大波動。
2023年上汽集團汽車出口達120萬輛,成為中國汽車出口冠軍企業。為配合中國汽車出口的增速,上汽安吉物流發力投資PCTC,先后訂造14艘船舶,耗資約100億元。從2024年開始,這批船將陸續投入運營。2024年,上汽安吉物流預計有4艘7000車位以上PCTC投入運營,明年預計有6艘PCTC下水,2026年增加4艘PCTC。到2026年底將擁有48艘PCTC,滿足國內市場120萬輛汽車運輸運力,海外跨洋60萬輛汽車運輸運力,合計180萬輛汽車運輸運力。
其中由上汽安吉物流聯合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研發的具有自主產權的“申誠”號于今年1月17日舉行首航儀式。該船舶擁有7600車位,是迄今為止最大裝載量的PCTC。該船舶由江南造船建造,國產化率高,無論主機、液化天然氣(LNG)維護與相關設備均為中國制造。
PCTC的“雙碳”實踐
從船舶特征看,以“申誠”號為代表的PCTC具有顯著的“綠色低碳”特點。如今,航運業面臨來自歐盟將航運業納入碳排放交易體系(EU ETS)以及國際海事組織(IMO)提出的現有船舶營運碳強度指標(CII指標)等去碳化要求,在此背景下,該船舶為LNG雙燃料動力船舶,燃料選擇既可用LNG,還可用低硫燃油,排碳量較同等級的船舶降低30%,同時硫化物減少86%,甲烷的逃逸減少50%,同時減少99%的硫氧化物。該船舶跑一趟歐洲來回,碳排放減少1300噸,相當于種50萬棵樹。
該船舶在PCTC建造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不僅因為該船舶本身使用新能源燃料,對于新能源車裝載,在設計端做了很多改造,為中國新能源車的出口提供有價值、安全的物流解決方案。設計中的13層艙、13層甲板、車與車之間間隔位置,全船Wi-Fi以及熱管理系統定制、1300個全船分區溫度感應、電池標準等均為新能源車定制。
2021年一艘裝有較多奔馳、寶馬等德系車的船舶從歐洲駛往亞洲,在紅海上因突發火災,導致全船報損,損失非常大。海運市場將新能源作為危險品進行處理。為了盡可能消除隱患,“申誠”號加強分區管理,將新能源車放在一個封閉區域,不影響其他的艙位。分層以后,原來有綁扎的問題,一旦上面甲板有車燒起來,火星會通過捆扎孔竄到下一個甲板,該船舶通過讓分區更密閉,火燒完后因沒有空氣而不會影響到整船。
據悉,上汽安吉物流結合自身多年的行業經驗,經過與國內外同行、主管部門、船級社等多輪技術交流,制定頒布《船舶載運替代能源汽車管理辦法》,創造中國第一項關于新能源汽車運載的企業標準。
首航順利收官
作為全球現役裝載量最大、國產化程度最高的清潔能源滾裝船,“申誠”號在海外航行100天后,順利返航到達廣州港。
該船舶1月17日自上海海通碼頭啟航,穿越印度洋,繞航好望角,到達歐洲卸貨后返回中國,總航程約34800海里(約合64500公里)。本次航程有近1/3的路程是航行在惡劣天氣條件(大于4級風/3級浪)下,船舶適航性表現良好。
經中船院技術認證,“申誠”號首航各項指標表現優秀:燃料經濟性優化效果顯著,LNG燃料的使用比例超50%,相比傳統燃料,碳排放減少約975噸,實際燃料消耗與設計指標相符。
該船舶由國際知名船管公司代管的同時,由上汽安吉物流派遣技術骨干跟船,不斷學習和吸收先進船管經驗,掌握船舶運行情況、提供技術支持,了解船員狀態、穩定船員隊伍。
岸基管理部門通過在線管理系統實時掌握船舶情況,做到千里之外的船舶能控、可控、在控,并定期對管理公司進行評估。上汽安吉物流把在內貿船上施行多年的“流動政委”制度推廣到外貿船上,使之成為支部聯通船員的橋梁,將企業文化帶上船舶,將組織關愛送上船舶。
船舶在國內期間,由上汽安吉物流船管人員針對新船在磨合期內發生的一些問題及時處理解決,做好首航小結工作,為下一航程做好充分準備。
做實基盤穩中求進
上汽安吉物流下一步將打通國內、跨洋海運到出口國落地三大供應鏈環節,持續增強跨國整車物流服務能力。
國內方面,中國汽車出口有不少會通過海通碼頭進行運輸。除了海通碼頭,上汽安吉物流在全國投資8個港口,包括上海、連云港、太倉、天津、廣州以及沿江T字形滾裝碼頭。
通過20余年的努力,上汽安吉物流已解決汽車在國內段的物流運輸問題,通過自有2000多輛駁運車、可控的2萬多輛駁運車的運力,保障國內段汽車出口運輸。
出口國落地方面,海外很多港口可用堆場較固定,波動余量很小,尤其是歐洲港口,無論比利時的澤布呂赫港,還是德國不萊梅哈芬港都沒有空的場地可供租用,在這些港口進行靠船、卸船、疏港、堆場需要等待很久。
上汽安吉物流透露:“目前我們正在嘗試與全球多個港口建立友好港口關系,包括不萊梅哈芬港、澤布呂赫港和澳大利亞布利斯班港。”
未來兩年,上汽安吉物流還將聯合20個海外港口堆場建立可控的場地、資源或者是合作的空間,保證出口汽車通過海運在海外順利落地,同時還包含落地配套等問題。
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國家,不能通過外資做駁運與運輸,汽車入庫只能使用當地倉庫資源,為此,上汽安吉物流表示,需要通過多種方式合資合作,自投運營,將國內、跨洋海運與出口落地三段連接好。
上汽安吉物流表示:“2024年上汽集團海外銷量目標向135萬輛方向進軍,我們有能力挑戰更高,但是我們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做實做好我們的基盤市場。在基盤市場中如何讓長板更長,同時補好短板,補好新興市場的布局。”作為全球汽車物流界的重要力量,為中國汽車出口保駕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