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綠色船燃加注中心,全球最大港進展如何?
2024-07-01 20:27:33
來源:海運圈聚焦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舟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崔義玲
在當前全球航運業綠色轉型的大潮中,作為全球第四、全國最大的船加油港,寧波舟山港的綠色進展備受關注。在上周舉行的2024海絲港口合作論壇旗下“聯”要素·特色航運服務發展專題論壇上,該港口在綠色船燃加注中心建設方面的最新動態得到披露。
舟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崔義玲指出,作為舟山建設東北亞保稅燃料油加注中心的新賽道,綠色船燃獲得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關注。政府正在制定一系列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準備和規劃,以應對綠色船燃的重大機遇和挑戰。從短期來看,生物柴油和LNG將在國內繼續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寧波舟山港已具備常態化加注這兩種替代燃料的能力。
2023年6月,寧波舟山港迎來了首單國際航行船舶保稅LNG加注業務。中國首艘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運輸加注船“海洋石油301”輪通過“船到船”的方式,為“達飛聯合”輪加注了9400立方米保稅LNG燃料。兩個月后,中石油國際液化天然氣加注有限公司舟山分公司在衢山臨時錨地為新加坡力拓公司旗下21萬噸雙燃料散貨船“庫克山”號加注了保稅2200噸LNG燃料,這標志著寧波舟山港成為國內首個具備外錨地“船到船”液化天然氣加注服務能力的港口。
在生物燃料方面,2023年10月9日,加注船“思杰21”輪在舟山馬峙錨地成功為寧波遠洋集裝箱船“新明州60”輪加注保稅生物燃料油,標志著國內首單國際航行集裝箱船舶海上錨地生物燃料油加注作業在寧波舟山港成功落地。
崔義玲補充道,為提高生物燃料的經濟性,政府部門正在積極探索生物燃料的混兌政策,以將國內有效資源充分發揮,為船東提供性價比更高的產品,這一政策的突破預計將為綠色船燃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作為立足寧波舟山港的船燃加注企業,浙江海港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港國貿”)深度參與了綠色船燃加注中心和綠色港口的建設。海港國貿副總經理李娜表示,寧波舟山港除了在LNG方面實現加注常態化和集裝箱碼頭主要作業區域全覆蓋外,公司在生物燃料方面也取得了ISCC認證,并開展了首單全國集裝箱船海上的加注。待浙江自貿區相關政策落地后,生物燃料加注業務有望在明年年初實現常態化并具有價格競爭力的生物燃料加注。
浙江海港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娜
此外,在當前備受關注的綠色甲醇領域,寧波舟山港也正積極推進相關工作。
崔義玲表示,舟山一直與甲醇燃料協會及全國可能實現綠色甲醇生產的企業保持密切聯系。目前,首艘符合海事加注標準的甲醇加注駁船已在上海投入使用,舟山也正在加緊甲醇加注駁船的新造和改造工作。同時,政府正著力解決甲醇加注路徑問題,建議供應商提早做好商務準備。
寧波舟山港推進LNG、生物燃料以及綠色甲醇加注的背后是綠色燃料的多樣選擇。當前,集裝箱班輪公司在綠色能源轉型方面表現積極,特別是綠色甲醇已成為熱門選擇。綠色甲醇在新船訂單中的增幅已超過LNG,主要因其在中遠期都具備良好的選擇性。同時,LNG作為清潔燃料,仍占據主導地位。不過,仍有不少船東在綠色燃料的選型上持觀望和迷茫,但選擇綠色燃料已成必然。不同船東根據自身需求和航線特點,采取不同的綠色替代能源策略。這種多樣化的選擇,為供應商帶來了更大的挑戰,也帶來了更多的機會。
根據DNV AFI(可替代燃料洞察)平臺的最新數據,截至今年5月,全球共有1052艘船只選擇LNG作為替代燃料,其中集裝箱船約為274艘,已投入運營的為100艘。相較之下,甲醇燃料船舶為304艘,雖數量較少,但增長勢頭強勁,其中集裝箱船占據主導地位,共有179艘,6艘已投入運營。今年1月至5月,替代燃料船舶的新訂單達到127艘,較去年同期增長了55%。甲醇燃料船舶的新增訂單達到70艘,占總訂單量的55%。
多樣的綠色燃料選擇對于港口而言似乎更像是“甜蜜的負擔”。鹿特丹港務局中國區首席代表鄒俊善表示,船東可在甲醇和LNG之間進行選擇,而港口則需提供各種燃料。鄒俊善引用中國俗語“來者皆是客”,強調港口必須滿足客戶需求。
鹿特丹港務局中國區首席代表鄒俊善
據克拉克森統計,截至2023年,約有188個港口能夠提供液化天然氣加注服務,另有82個加注地點已確定并正在實施計劃或正在積極籌備中。同時,約有10個碼頭可提供甲醇加注服務,另有11個正在開發中。
鹿特丹港作為歐洲能源中心,正在積極推動包括LNG、甲醇、氨、氫和電等多種燃料的研究和應用,以確保能夠為船東提供全面的燃料選擇。鄒俊善提到,未來氫能將成為重要話題,但其大規模應用仍需時間和過程。通過鼓勵和引導企業投資擴建新能源生產設施,鹿特丹港務局致力于確保未來船用燃料的來源穩定。
對于寧波舟山港綠色船燃加注中心的建設,李娜表示,港口不僅是物流節點,未來還將成為綠色甲醇的重要集散和樞紐點。綠色甲醇需要全生命周期的綠色認證,港口將作為產業鏈中一個重要的紐帶,整合上下游資源,從生產、運輸、倉儲到最終加注到船舶。
鄒俊善認為,安全、能源來源和國際合作是關鍵。首先,安全方面,新能源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仍有許多領域需要深入探討。其次,來源方面,需要關注新能源的未來供應問題,確保有足夠的新能源資源并明確其供應路徑。最后,合作方面,需要在國際上就標準、證書、規范和流程達成共識,確保國際間的合作與相互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