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敘利亞危機為航運業帶來新風險,并對伊朗“影子船隊”構成新挑戰
2024-12-10 20:09:53
來源:勞氏日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航運業被敦促“在未來幾天內保持謹慎”,印度建議所有海員避免前往敘利亞,直至進一步通知。
阿薩德政權在敘利亞的垮臺對航運業的直接影響主要限于伊朗的“影子船隊”,以及政治動蕩后德黑蘭是否被允許繼續為敘利亞提供燃料。
在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被反叛武裝占領后,敘利亞獨裁者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據報道飛抵莫斯科。航運公司被警告要保持謹慎,而海員則被建議完全避開敘利亞。
然而,這一事態對航運業的直接影響主要集中在伊朗的“影子船隊”上。這支船隊近年來承擔了敘利亞能源進口的大部分任務。
最初的關注點集中在伊朗蘇伊士型油輪“Lotus”(IMO: 9203784)上。這艘油輪在周日于蘇伊士灣掉頭,此時敘利亞由伊斯蘭主義組織“解放敘利亞陣線”(Hayat Tahrir al-Sham)領導的反叛武裝勝利的全貌開始顯現。
根據TankerTrackers的數據,“Lotus”原計劃向敘利亞運送75萬桶伊朗原油,但改變航向的決定立即引發了對接下來局勢的質疑。
“Lotus”的選擇有限。這艘油輪周一開始將貨物運回伊朗,原油可能被送回陸上儲罐,或者作為浮動儲存?吭谝晾恃睾。雖然這艘蘇伊士型油輪也可能向東航行進行船對船轉運,但中國需求疲軟使這一選擇在短期內可能性較小。
然而,“Lotus”掉頭的影響遠超這單次貨運事件。Vortexa高級油品風險分析師阿爾門·阿齊茲安(Armen Azizian)解釋道:“政治格局表明,新政權更傾向于與西方國家結盟,這可能意味著減少對伊朗進口的依賴,而伊朗近年來一直是其唯一的原油供應國。”
根據Vortexa的數據,2023年敘利亞從伊朗進口的原油約為每日9萬桶,2024年下降到6萬至7萬桶。如果這些原油被排擠出敘利亞市場,伊朗的原油出口可能每天減少6萬至7萬桶,而伊朗除了中國之外幾乎沒有其他出口市場,而中國已經在減少購買伊朗原油。阿齊茲安指出,這可能導致部分油輪閑置,并在短期內增加伊朗的浮動儲存。
敘利亞的大部分海運貿易通過關閉AIS(自動識別系統)的船只進行,具體的進口數據難以精確統計。目前,敘利亞有兩座煉油廠,分別是霍姆斯(每日產能10.71萬桶)和巴尼亞斯(12萬桶),大部分原油需求由伊朗滿足。
在內戰爆發之前,敘利亞曾是東地中海地區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每日石油產量超過38萬桶,天然氣產量達到3億立方英尺。但自2011年春天內戰爆發以來,敘利亞的產量已降至沖突前水平的一小部分,現在已無法出口石油。
盡管分析師密切關注“Lotus”事件是否表明行業更廣泛地不愿駛入敘利亞,但大多數人認為,目前下結論還為時過早。當前最大的擔憂是,伊朗進口的逆轉可能導致這個動蕩國家出現嚴重的燃料短缺。
與此同時,主流航運業目前并未受到政治變化的顯著影響。“隨著敘利亞阿薩德政權的崩潰,航運公司在未來幾天可能會采取謹慎態度,”BIMCO海事安全負責人雅各布·拉森(Jakob Larsen)表示。
印度航運總局在周日也采取了類似的謹慎態度,發布公告“強烈建議印度公民避免前往敘利亞,直至另行通知”。公告進一步指出:“鑒于目前的局勢,建議海員不要在敘利亞的任何港口上下船。”
權力更迭
這一局勢對更廣泛的航運行業意味著什么,目前仍不清楚。“解放敘利亞陣線”如何管理包括港口在內的關鍵基礎設施,尚未明確。
“我猜他們會試圖維持運營,以穩定國內安全局勢,”拉森說道。“不過,在局勢進一步明朗之前,安全風險仍然很高。”
從長遠來看,最大的不確定性在于“解放敘利亞陣線”將如何定位其與國際社會的關系。
目前,俄羅斯和美國都在敘利亞部署了軍隊,美國、以色列和土耳其也曾在敘利亞境內針對各自敵人發動攻擊。從該組織近年來的行動來看,他們似乎主要專注于鞏固敘利亞國內的權力基礎,而較少關注宗教等更高層面的目標。
這可能表明其在國際關系中采取務實態度,重點放在穩定和可靠性上。
在此背景下,一個關鍵問題是國際社會將如何對待“解放敘利亞陣線”。目前,美國仍將其列為恐怖組織,繼續維持這一認定似乎是可能的結果,但這可能為俄羅斯提供可乘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