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億元!韓國船企將建造2艘大型海上風電安裝船
韓國韓華海洋(原大宇造船)將建造韓國本土首艘大型海上風電安裝船(WTIV)。
近日,韓華海洋等兩家韓國造船企業與韓國某能源及建設企業就分別承接一艘可安裝15兆瓦級海上風力發電機的大型WTIV訂單達成初步協議,每艘價格在7000億至8000億韓元(約合35億~40億元人民幣)。這一進展將為韓國海上風電建設市場夯實根基,因此備受業界關注。
目前,韓華海洋等兩家船企正在與船東敲定具體細節。訂造方為韓國本土頗具影響力的能源及建設大企業。
根據韓國政府公布的《第十次電力供需基本規劃》,到2030年海上風電總裝機目標為14.3GW(吉瓦,1百萬千瓦),這意味著年均需建設2GW的海上風電項目。然而,此前由于缺乏大型WTIV,韓國在海上風電建設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只能眼睜睜看著市場份額流向擁有大型WTIV的歐洲和中國。
韓國海上風電業界人士指出:“一旦這兩艘新WTIV全面投入使用,將滿足國內年度安裝需求,切實守護韓國海上風力建設產業。”
韓國業界普遍認為,這份大型WTIV訂單釋放出強烈信號,標志著長期由海外資本主導的韓國海上風電市場邁向獨立自主發展階段。
事實上,在WTIV建造領域,韓國船企的實力位居世界第一。截至目前,韓華海洋已成功建造了4艘,三星重工也建造了3艘。但尷尬的是,這些WTIV均是為海外船東建造,韓國能源及建設業界僅擁有一艘可安裝5-10兆瓦級中小型發電機的WTIV。隨著海上風力發電機主流升級為15兆瓦級大型發電機,韓國在實際運營中幾近陷入無適配 WTIV可用的困境,無奈之下,只能租用海外船東的大型WTIV。
據悉,此次韓華海洋等船企建造的WTIV為可安裝15兆瓦級發電機的大型船舶,單艘每年安裝能力可達700-800 兆瓦。
韓國海上風電業界對這筆訂單給予高度評價,稱其為 “韓國海上風電市場奠定了自立的基礎”。
展望未來,預計韓國海上風電市場規模將持續擴容,到2030年有望擴大至14.3GW約100萬億韓元(約合5000億元人民幣),至2036年將進一步擴大至26.7GW約182萬億韓元(約合9100億元人民幣). 不過,當前在由開發、運營、制造、金融等構成的海上風力發電全產業鏈中,韓國大部分市場仍被海外占據。
韓國政府已敏銳察覺到這些問題,正設法通過為大量采用國產產品的海上風電企業給予加分等舉措,培育本土產業生態系統。有觀點認為,倘若韓國政府后續提供有力支援,除渦輪機外,韓國企業有望在海上風電制造產業的更多細分領域一展身手。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相關人士表示:“以海上風電建設市場為突破口,后續要在開發、運營、制造、金融等各個領域全方位培養韓國企業和資本的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現階段全球具備建造WTIV能力的國家僅有韓國和中國。WTIV作為高附加值船舶,單艘造價高達 7000億-8000億韓元。據悉,韓國從海外船東租賃WTIV的費用在短短1年內就飆升了24%。此外,安裝海上風力發電機時需要精細勘察海底地形,已涉及國家安全層面的問題。因此,隨著韓國船企在大型WTIV接單領域業績的積累,未來美國、歐洲等海上風電需求旺盛的國家選擇韓國船企建造的大型WTIV的可能性也將大大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