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隊規模將達35艘!中源船務計劃繼續擴張
2025-03-17 18:58:51
來源:海運圈聚集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作為近年來備受市場關注的中國散雜貨運輸專家,中源船務正在通過一系列新造船和二手船舶擴大船隊,強勢崛起為行業內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自2023年起,中源船務啟動了雄心勃勃的船隊擴張計劃:到2027年初,其船隊規模將從目前的20艘激增至35艘。
中源船務董事長劉春山在最新接受采訪時透露,公司在2023年至2024年間在五家船廠訂購了15艘新造船,并正在二手市場上尋找大型干散貨船。
他未透露新船的總支出,但表示江門南洋船廠已受托建造四艘40,500載重噸的船舶,黃海造船和南通象嶼船廠各建造四艘63,000載重噸的多用途船,泰州口岸船舶建造兩艘,江蘇韓通船舶重工建造一艘。
2024年11月,中源船務從江門南洋接收了該系列的第一艘船,40,500載重噸的“CL Prosperity”輪,這是該公司有史以來的第一艘新造船。
與此同時,中源船務在二手船市場上也頻頻出手。二手船的優勢在于快速擴容與成本控制——相比動輒數年的新船建造周期,二手船能在短期內提升運力,滿足即時需求。
2024年10月,中源船務首艘海岬型船“Chinafrie Luck”輪投入運營,隨后“Chinafrie Happiness”輪緊隨其后,標志著公司正式邁入大船市場。
海岬型船市場是去年以來干散貨領域最炙手可熱的板塊。雖歷史日租金水平波動較大,但2024年該市場運價持續高位,總體需求旺盛,為新玩家提供了入場機會。
中源船務為何選擇此時大規模擴張?答案或許在于市場需求的井噴與競爭格局的重塑。2024年,中源船務的貨運量達到2800萬噸,較上一年增長近一倍,這一數據背后是中國作為全球制造業中心的強勢表現,以及散雜貨運輸需求的持續高漲。與此同時,國際航運市場的競爭日趨白熱化,船隊規模與服務能力已成為企業生存的關鍵。中源船務的擴張,既是對客戶需求的直接回應,也是對市場份額的主動搶占。
資料顯示,中源船務于2001年從貨運代理起家,到2009年末,該公司已發展成為一家雜貨運輸運營商。2016年,中源船務收購一艘二手船后“轉身”成為船東。如今,中源船務在中國設有多個辦事處,并設有倫敦、新加坡和韓國辦事處。
長期以來,中源船務以靈便型船為主,在國際散雜貨市場上積累了口碑。然而,隨著全球海運市場的劇變,單一船型的局限性日益凸顯?蛻粜枨蟮亩鄻踊、對大宗貨物運輸的依賴,以及競爭對手的多元化布局,都促使中源船務必須打破既有框架。
進入海岬型船市場,是中源船務多元化戰略的關鍵一步。劉春山直言:“我們計劃再購買兩艘海岬型船,但這將取決于市場情況。中源船務進入海岬型散貨船市場是因為我們是一家擁有上千客戶的貨運代理公司……一些進口貨物需要使用大型散貨船。憑借我們現有的船舶,我們可以更好地為客戶服務。”
在追求規模擴張的同時,中源船務并未迷失方向,其經營理念成為支撐其高速發展的內在動力。劉春山在2025年工作會議上強調:“誠信四海、安全立命”是公司的基石,“百年企業”是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標。
2025年,中源船務提出了全年貨運量4000萬噸的奮斗目標。全球經濟的復蘇和貿易增長無疑為中源船務提供了廣闊舞臺。然而,機遇背后也潛伏著挑戰: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市場競爭的加劇、環保法規的趨嚴、數字化轉型的壓力,都將考驗公司的應變能力。
在海運圈聚焦看來,中源船務的崛起,是中國航運企業抓住時代機遇、實現戰略躍升的縮影。從船隊擴張到多元化布局,再到品牌建設的深耕,這家成立于2001年的年輕企業,用20余年的時間證明了自己的實力與潛力。
在全球航運市場風云際會的當下,中源船務不僅為中國航運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范本,更以其銳氣與魄力,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航運的新面貌。未來,隨著其戰略的深化與執行力的提升,中源船務有望成為中國邁向航運強國征途中的一支中堅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