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船企擔保的銀行“免責”?韓國再放“大招”
韓國政府將給予向本國造船企業提供擔保的銀行“免責”優惠政策,這一舉措旨在確保金融機構不會因擔憂風險而回避為船舶接單提供必要的擔保,即便后續出現虧損,銀行也無需承擔責任。
據韓國企劃財政部和韓國金融委員會等相關部委2月27日發布的消息,韓國進出口銀行等金融機構近期向韓國代理總統崔相穆(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提出請求,希望對銀行向造船業發放的預付款保函(RG)給予免責優惠,其目的是讓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消除對后續如出現虧損而遭處罰的顧慮,從而積極開展付款保函發放工作。
對于訂造新船的船東而言,預付款保函至關重要,是船東訂造新船的安全保障。預付款保函通常適用于預付款的新船訂單,船廠需要開具船舶預付款保函,才能獲得船東支付的預付款。一旦船企倒閉無法完成造船并返還船東支付的預付款,出具該擔保的金融機構將替代船企返還預付款,如果無人出具該擔保,船東往往會拒絕簽署造船合同。因此,如果沒有預付款保函,幾乎沒有船廠能夠獲得新船訂單。
韓國政府為推動造船業發展,不斷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但目前付款保函的發放規模依舊較小。韓國金融委員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12月,韓國三大船企的付款保函規模約為65億美元,僅略高于101億美元總限額的一半。中型造船企業中,僅有DH造船和K造船等2家企業獲得了7.9億美元的付款保函。小型造船企業雖然積極拓展業務,申請發放付款保函,然而金融機構卻以其經驗不足為由,不愿提供支持。
銀行方面認為,要想促進付款保函的發放,免責政策必不可少。在2000年代中期,韓國中小船企在行業繁榮時期過度擴張,隨后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訂單量銳減,市場競爭愈發激烈,部分企業甚至因承接低價訂單而陷入困境。到了2010年代初期,多家中小船企出現虧損,不得不推進walkout(企業改善作業)。在此過程中,向這些船企提供付款保函的金融機構遭受了巨大損失,相關工作人員還需接受審查和懲處。因此,只有確保向中小船企發放付款保函不會被追究責任,銀行才會積極開展此項業務。
據悉,韓國政府已經認可金融機構的這一主張具有一定合理性。韓國金融委員會相關人士表示:“會考慮對免責事宜進行討論。為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參與付款保函發放工作,目前正在研究免責的具體內容。”韓國企劃財政部相關人士也表示:“為進一步擴大對中小船企的付款保函發放規模,我們正在廣泛聽取業界意見,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韓國政府上一次給予金融企業免責優惠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時期。當時,為幫助受疫情影響的企業渡過難關,韓國政府完善了免責制度,規定只要金融機構在相關業務中不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行為,即便出現虧損也不會受到審查和處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