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華海洋浮式海上風電技術通過DNV原則性認可
近日,韓國韓華海洋(原大宇造船)自主開發的浮式海上風電設備水下浮體結構( Floater)預前端工程設計(Pre-FEED)獲得了DNV船級社頒發的原則性認可(AiP)證書。
水下浮體結構是指在海上支撐風電設備的大型結構物,與海洋工程裝備產品之一的半潛式原油生產設備等設計相似。與固定式結構相比,其具有更大的靈活性和適應性,能夠安裝在遠海區域,并均勻利用快速的強風資源生產更多電力。這種結構允許在海上幾乎任何地方部署風力渦輪機,最大限度地利用海上風能潛力,不僅開拓了可開發的海域范圍,而且開發周期更短、對環境更友好,是未來深遠海上風電開發的主要技術。
特別是浮式海上風電設備水下浮體技術還被用于浮式海工裝備的建造,因此被評價為造船業有潛力的未來技術。
韓華海洋此次開發的“WindHive 15-H3”,可以容納15MW(兆瓦)大型海上風力發電機。“H3”意味著由3個六角柱(Hexagon)組成,可以提供良好的穩定性和承載能力。
該型15MW級大型海上風力發電機的轉子(Rotor)直徑為240米。韓華海洋在水下浮體上應用了考慮渦輪負載集中度的設計,在維持結構穩定性的同時優化了重量。
風力發電被認為是實現碳中和的主要新能源。盡管目前固定式海上風力發電機占主流,但對可以在深水海域安裝的浮式風力發電的關注度正在逐漸提高。
據韓國能源經濟研究院預測,浮式海上風電在所有海上風電中所占的比重將從2023年的不到1%提升至2040年的約11%。
浮式海上風電將發電機安裝在漂浮在海上的浮體上,在遠海深水海域也能發電。通常而言,離海岸越遠風力會越大,發電效率也越高。此外,遠離陸地的浮式海上風電具有噪音危害和景觀破壞相對較少、居民接受度較高的優點。
據悉,韓華海洋已將海上風電列為公司未來發展的重點,并計劃在海上風電全價值鏈上擴大業務領域。2023年下半年,韓華海洋通過增資方式將海上風電領域的投資額從2000億韓元(折合人民幣約11.22億元)增至3000億韓元(折合人民幣約16.83億元),計劃與韓華集團的能源開發能力形成協同效應,通過海上風電安裝船、浮式設備產品以及安全技術來擴大業務領域。去年,韓華海洋又從韓華集團收購了風電事業部,強化了業務競爭力,實現了效率最大化。
韓華海洋相關人士表示:“公司將通過持續的技術開發和價值鏈的擴張,增強在全球海上風電市場的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