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缺3萬人!恒力重工巨資打造“未來工廠”投產
歷時僅五個月,恒力重工投資近百億建設的二期項目——“未來工廠”正式投產。自兩年前全面運營以來,這家新興民營造船巨頭已承接至少140艘新船,手持訂單位居全球前列,正加速邁向打造現代化、智能化、綠色化的世界一流船舶與海工裝備制造產業基地的目標。
恒力重工“未來工廠”投產,今年計劃招聘3萬人
2025年1月15日,恒力重工“未來工廠”投產儀式在大連長興島隆重舉行,標志著恒力重工全面迎來高質量發展新階段,也吹響了恒力決勝“十四五”收官之年的沖鋒號。
長興島經濟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趙東出席儀式并講話,浙江大東吳集團董事長侯品江代表施工單位在儀式上致辭,韋立國際集團副總裁孫志俊出席儀式。恒力集團董事長、總裁陳建華,恒力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陳新華,恒力集團總經理、恒力重工集團總經理安錦香,以及參建單位、船東、船級社、勞務隊代表等三百余人共同參加活動。
趙東在講話時指出,恒力重工“未來工廠”投產具有里程碑意義,不僅標志著恒力集團在高端臨海裝備制造領域又邁出了堅實一步,更是長興島乃至大連船舶制造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標志。他指出,短短5個月,恒力人在這里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在可能的前提下,創造了奇跡。“未來工廠”的投產,讓長興島建設千億級海工產業集群目標又邁進了一步。
陳建華董事長在發言時表示,從“工地”到“工廠”,從開工到投產,從“一紙藍圖”到“美好現實”,僅僅153個日夜,這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及職能部門、參建單位的超常規思維、超常規力度和超常規舉措。恒力重工一期“海洋工廠”是從盤活閑置十年之久的外資船廠起步,承載著“向海圖強”的深切期待,從“零”開始;二期“未來工廠”是真正意義上的擁抱變革、顛覆行業,智能化、自動化程度更高、生產能力更強,效率更優,擁有17個超大型車間,建筑面積超200萬平方米,具備“大批量招工“和”大規模生產“的條件。
隨著“未來工廠”的投產,今年恒力重工計劃招聘3萬名優秀的生產管理人才、技術人才和勞務工人。
在“十四五”收官之年,陳建華董事長號召各單位共同攜手,全力打造現代化、智能化、綠色化的世界一流船舶與海工裝備制造產業基地,讓中國造船站上全球行業制高點,全方位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為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和海洋強國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恒力造船(大連)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孝海在儀式上作“未來工廠”推介。“未來工廠”達產后,恒力重工將具備年分段制作18000個、分段涂裝2800萬平的超強能力,用工需求總量達五萬人。新工廠配備了世界一流的造船設施,引入大量前沿技術,多條全智能產線成為行業標桿。分段、總段大型化等“大工藝”全面應用,VLCC塢內搭載35鉤,超大型箱船搭載72鉤,引領中國造船總裝效率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前不久,國家發改委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第二批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典型案例的通知》,對全國25個典型案例進行宣傳推廣,恒力重工盤活原STX(大連)資產的案例位列其中,也是東北地區唯一入選案例。
隨著如今“未來工廠”的投產,恒力重工打造現代化、智能化、綠色化的一流船舶與海工裝備制造產業基地的基礎更實,步伐也更加堅定。向海圖強,恒力重工將緊密圍繞“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理念,全力以赴擦亮“恒力重工”金字招牌,持續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快挺進行業一流方陣,為新時代東北振興和海洋強國、制造強國建設積勢蓄能。
手持訂單全球領先,恒力重工進軍高端船舶建造
據了解,恒力重工一期和二期分別命名為“海洋工廠”和“未來工廠”,兩個工廠陸地相連、海域相接,產業鏈一脈相承、一體化發展。“海洋工廠”和“未來工廠”共同寄予著恒力重工向海圖強、逐夢海洋強國和制造強國的美好愿景。
2022年7月,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的決策部署,恒力集團專門成立恒力重工集團,跨行業挺進船舶制造業,耗資21.1億元競拍收購閑置十年之久的原STX大連資產,以盤活存量資產為突破口,以新增180億元有效投資為保障,全力打造世界一流高端船舶建造基地,重點發展船舶建造、海洋工程、發動機、精密鑄造等板塊。
2023年1月,恒力重工產業園隆重舉行運營儀式,標志著恒力重工一期項目正式投產。在全面運營后的第二年,恒力重工陸續迎來首制船提前交船、首制發動機成功交付、第一艘30.6萬噸VLCC下水、各類超大型船舶相繼開工等重大里程碑。
與此同時,恒力集團在去年7月與大連市人民政府、長興島經濟區管委會簽署《恒力重工(大連長興島)產業園產業發展協議書》,計劃新增投資92億元啟動恒力重工產業園二期項目;當月還與長興島經濟區管委會簽署了《恒力重工(大連長興島)配套產業園產業發展協議書》,將在恒力重工產業園二期項目的基礎上再增投資20億元,同步建設恒力重工(大連長興島)配套產業園。
去年8月15日,恒力重工二期項目“未來工廠”全面開工。按照計劃,“未來工廠”重點聚焦VLCC、超大型液化氣運輸船(VLGC)、超大型集裝箱船、海上浮式生產儲油船、海上浮式風電、鉆井平臺等高附加值綠色船舶和高端海工裝備制造業務,全面達產后,恒力重工可實現年加工鋼材量230萬噸,年生產船用發動機180臺,并實現LNG、LPG、甲醇、氨四種雙燃料發動機全覆蓋。
值得一提的是,恒力重工已經成功進軍多個高端船舶建造領域。早在2023年9月,恒力重工就從恒力集團承接了首批2艘VLCC訂單,去年恒力集團又追加訂造了額外4艘,并將2023年訂造的2艘轉售給了希臘船東Dynacom Tankers。
去年6月,恒力重工與新加坡韋立國際集團簽約建造6艘甲醇燃料預留超大型礦砂船(VLOC),繼VLCC之后正式進軍又一超大型船建造領域。9月,恒力重工從恒力集團接獲4艘93000立方米全球最大超大型液氨運輸船(VLAC)訂單,成為繼揚子江船業之后國內第二家進軍超大型液化氣船市場的民營船企。
另外,恒力重工在去年8月與全球最大集運公司地中海航運簽署了戰略框架協議,計劃在新造船、配套發動機、船舶修理、改裝等業務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隨后在9月,地中海航運在恒力重工下單訂造了10艘LNG雙燃料21000TEU超大型集裝箱船。這是恒力重工首次進軍集裝箱船建造市場,也是其承接的首份雙燃料船訂單。12月,地中海航運又追加訂造了10艘24000TEU全球最大LNG雙燃料集裝箱船,合同金額近170億元人民幣。
憑借地中海航運的20艘大單,恒力重工目前已經成為了17000TEU及以上超大型集裝箱船領域手持訂單排名全球第二的船廠,僅次于揚子鑫福的26艘。根據克拉克森的數據,截止今年年初恒力重工的集裝箱船手持訂單排名全球第九位、散貨船手持訂單排名全球第四位,總手持訂單量排名全球第十位。
公開數據顯示,自去年1月一期項目全面運營以來,截止2024年10月中旬恒力重工船舶已確定排產新造船舶140艘,貨值約10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69.22億元),船型包含散貨船、VLCC、VLOC和集裝箱船等,交船期排至202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