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續4年上漲!這家巨頭登頂與中國船廠密不可分
2025-01-09 18:50:23
來源:中國船檢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圖源/MSC
Alphaliner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前12大集裝箱班輪公司(在全球班輪船隊總運力中的份額占比均在1%以上)的合計運力增長了10.3%。其中,Gianluigi Aponte領導的地中海航運公司(MSC)再次展現出最強勁的年度船隊增長態勢,表明其作為全球最大集運公司的主導地位日益增強。而其船隊擴張與中國船廠密切相關,其2024年的全部56艘新造船訂單均由中國船廠承接。
MSC船隊增長一騎絕塵
總部位于日內瓦的地中海航運是2025年唯一一家選擇獨立運營、不加入聯盟的航運公司,從2024年的船隊運力來看,其增長勢頭最為強勁。
根據Alphaliner最新發布的報告,地中海航運船隊運力在2024年新增了69.2萬TEU,增幅為12.3%,高于市場平均水平。該公司去年接收了50艘新船,總計54.85萬TEU,這使其連續第4年成為運力絕對增長量最大的航運公司。
地中海航運目前的船隊總運力為630萬TEU,相比世界排名第二、運力為440萬TEU的丹麥航運公司馬士基多出了190萬TEU。二者之間的運力差距幾乎相當于全球第六大集運公司海洋網聯船務(ONE)的船隊規模,該公司的船隊運力為196萬TEU。
Alphaliner指出,盡管馬士基在過去兩年扭轉了船隊運力下降的趨勢,但其增速仍低于市場平均水平,而地中海航運的增長則十分突出。
馬士基在2023年(運力下降2.7%)和2022年(運力下降1.4%)削減船隊規模后,去年又開始擴張,運力增長了7.3%,其中包括23艘新造船。
下個月,馬士基將與總部位于漢堡的德國集運公司赫伯羅特(Hapag-Lloyd)共同啟動“雙子星合作”項目。
赫伯羅特現有船隊運力230萬TEU,在2024年新增了36.7萬TEU運力,增幅高達18.7%。
Alphaliner分析稱,按百分比計算,赫伯羅特去年船隊規模的增幅在全球前12大集運公司中位列第三,僅次于太平船務(PIL)的29.9%和以星航運(Zim)的26%。
而在另一端,長榮海運(Evergreen)船隊規模僅增長了6.9%,低于市場平均水平,該公司新增了24艘船舶,共計21.25萬TEU。
中國船廠獨攬MSC新造船訂單
2024年,地中海航運共簽訂56艘、約110萬TEU集裝箱船新造訂單,合計1121.2萬載重噸,以載重噸計,成為當年訂單量最大的航運企業。同時,地中海手持訂單在2024年末達到1877.6萬載重噸,也為全球之最。
地中海航運新簽訂單除8艘為11500TEU集裝箱船外,其余均為載箱量超過19000TEU的超大型集裝箱船。這56艘新造船全部由中國船廠承建,且皆選擇LNG雙燃料驅動。
恒力重工去年與地中海航運在新造船領域的合作最多,承接訂單共20艘。2024年8月,恒力重工與地中海航運簽署在新造船、配套發動機、船舶修理、改裝等業務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的戰略框架協議,隨后雙方敲定10艘LNG雙燃料21000TEU集裝箱船訂造合同。這是恒力重工“集裝箱船市場首單”,也是其首份雙燃料船訂單。2024年底,地中海航運與恒力重工再度合作。這批新造船投入更大,10艘LNG雙燃料24000TEU集裝箱船價值約23.5億美元。憑借此單,地中海航運手持訂單總量突破200萬TEU。
地中海航運在長宏國際訂造的LNG雙燃料19000TEU集裝箱船采用甲醇預留和氨預留設計,可通過對C型儲罐的靈活改裝實現來多用低碳燃料切換。與此同時,上海外高橋造船承建的6艘LNG雙燃料19000TEU集裝箱船,以及江蘇新韓通重工承建的10艘LNG雙燃料21000TEU集裝箱船將于2027-2028年交付,蓬萊京魯船業則持有來自地中海航運的8艘LNG雙燃料11500TEU集裝箱船訂單。
尚無運力過剩威脅
盡管2024年集運公司一直在不斷擴張運力,但市場需求依然強勁,運力過剩的威脅仍未顯現,這體現在閑置船舶數量少以及租船難度大上。
Alpahaliner指出,租船市場上3000TEU以上的運力較為短缺,5500TEU及以上的船舶“在夏季之前尤為緊缺”,并強調稱這種船舶緊缺的情況有可能進一步推高租船費率。
該機構還指出,處于商業閑置狀態的集裝箱船在年底時數量較原本就不多的基數又有所下降。據其12月底發布的數據顯示,共有58艘船舶(共計173930TEU)處于商業閑置狀態。
Alpahaliner表示:“閑置船舶僅占集裝箱船隊總量的0.6%,因此班輪行業仍可被視作‘滿負荷運轉’,且不存在結構性閑置情況。”
Alpahaliner還提醒道,即將到來的航運聯盟調整預計在短期內會進一步加劇運力需求,因為航運公司在船舶逐步適應新的航線網絡布局前,“需要一些額外運力作為‘緩沖’”。
不過,該機構推斷,2025年運力需求最終的發展態勢“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地緣政治,關鍵在于知曉紅海危機何時結束”。它解釋稱:“蘇伊士運河航線若過早重新開放,可能會破壞船東和航運公司目前的大好形勢,運力過剩的情況很可能會卷土重來,尤其會對大型船舶造成沖擊。”
“鑒于2025年預計還有200萬TEU的新造船運力將要交付,這種威脅就更有可能成真了。”Alpahaliner補充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