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船汕尾高端海洋裝備基地啟動儀式在陸豐舉行
1月8日,由汕尾市人民政府、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船科技)聯合主辦的以“新質海洋,陸海同興”為主題的中船汕尾高端海洋裝備基地項目啟動儀式在陸豐市碣石鎮汕尾臨港產業園區隆重舉行。這不僅標志著中船科技布局粵東邁出了重要一步,為汕尾建設融灣先行示范區注入了強勁的藍色動能,也是“革命老區、縱向幫扶”項目的重大成果。
活動由陸豐市人民政府郭立堅市長主持,市委副書記、市長鄭海濤,中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鄭松,省交通運輸廳二級巡視員潘曉紅,省軍民融合辦二級巡視員胡想平,中國船舶集團廣州船舶工業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學軍,市領導陳偉明,中國船舶集團深圳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鄭其林出席活動。
陳偉明表示,此次項目是政企雙方結合產業謀篇、區位優勢、市場規模、國際布局做出的重要頂層戰略部署,將有力提升我市海洋裝備產業的發展水平,帶動相關海洋裝備配套產業鏈協同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填補粵東大型環海工業綜合性制造業的空白。”
潘曉紅指出,廣東省交通運輸廳作為省直縱向幫扶陸豐市牽頭單位,將協同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集團廣州船舶工業有限公司等單位,助力陸豐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中國船舶集團產業落地是全面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工作部署,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的關鍵一步。項目的落地將為汕尾打造全國一流的海洋裝備制造園區和國家級新材料新能源創新生產基地注入澎湃動力。
鄭松表示,中國船舶集團與汕尾市都有著濃厚的紅色基因,雙方的合作有利于發揮雙方市場、產業、資金的優勢,將依托集團公司雄厚的科研、技術、制造和配套產業鏈資源,加快推進央地協作和相關項目落地,進一步助力汕尾實現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超越戰略目標。
央地攜手:助力“海洋強市、融灣先行”
項目規劃生產海洋牧場裝備、偏航變槳,同時兼具靈活切換生產小型海工裝備的柔性產能,包括船用泵、船舶舾裝件等高附加值產品。
中國船舶集團作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團,是海洋裝備科研、制造板塊的領軍企業。中船科技是中國船舶集團所屬重要的清潔能源、海洋裝備產業上市公司。汕尾優越的區位、碼頭岸線、市場稟賦、營商環境結合中國船舶豐富的海工裝備科研、制造以及產業鏈帶動優勢為項目建成后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屬地重點國企汕尾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全方位參與和支持讓項目的籌建進程更加順利,并增強了中船科技與汕尾深化合作的信心。項目落地不僅能夠有力推動汕尾走好“海洋強市、融灣先行”之路,更有助于通過龍頭引領填補大型綜合性海工裝備產業在粵東區域的空白。
汕尾依海而生,因海而興,向海圖強。
近年來,汕尾以“百千萬工程”為牽引,搶抓“藍色崛起”新風口、跑贏“變大為強”新賽道,打造海上新汕尾。如今,汕尾立足海洋資源稟賦和海洋核心產業發展基礎,海洋產業發展取得良好成效。汕尾市海洋經濟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從紅海灣經濟開發區的人文旅游及港口開發到海豐縣的農、海產品基地再到汕尾(陸豐)海洋工程基地,汕尾市依托優質的海洋資源,形成了多元化產業結構,并積極推動產業科技創新,吸引了大批高質量人才和創新型企業,為海洋經濟發展集聚勢能。中船科技海洋裝備基地項目正是積極融入地方產業發展、深入貫徹省委黃坤明書記關于做實做強西承東聯橋頭堡,全力打造東海岸重要支點指示精神的生動實踐。
央企擔當:篤行致遠,履行社會責任
2024年6月,中船科技結合汕尾養殖、文旅、海洋清潔能源資源稟賦特點,發布了汕尾藍色海洋經濟綜合體項目建設方案,積極助力汕尾海洋經濟創新發展,還在“百千萬工程”的號召下,踴躍參與民生建設項目,推動陸豐市南塘鎮完成陸豐東站核心路段道路修復和沿街景觀提升,以實際行動踐行央企社會責任,全力支持建設綠美陸豐。如今,綠化提升改造后的陸豐東站交通路口已煥然一新,安全通暢的夜間國道與整潔美麗的人居環境更好地滿足了當地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藍圖初現:攜手共創海洋經濟新未來
未來,以中船科技為代表的先進海工裝備、海洋裝備研發制造企業將與汕尾攜手并肩,強化創新驅動,推動綠色發展,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工裝備產業集群。汕尾,正以全新姿態推動新質生產力賦能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從“海洋大市”到“海洋強市”的跨越式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