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船業“黑燈工廠”何時誕生?
2025-01-08 19:42:14
來源:中國船舶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在技術革新加速進行的大背景下,中國造船業的數字化轉型進展顯著。造船企業正利用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和智能制造系統,全力推進全產業鏈的數字化轉型。
在這場技術變革的熱潮中,眾多企業已開始享受轉型帶來的“紅利”:船舶建造周期明顯縮短——管路模塊化設計的應用更是將單船設計工時從2800小時大幅縮減至46.5小時,“臟、險、難、重”作業隨著機器人的應用無需人工也可順利進行。
業內人士預言,未來5年,隨著智能制造、數字化技術深入應用,我國造船業的“黑燈工廠”也將誕生。
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數智”將像血液一樣流淌至產業鏈各個環節,深入業務流、價值流的“毛細血管”,同時,又將驅動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要素的適配,催生新型建造模式的誕生。”
應用人工智能技術
當前,江南造船正加速在核心生產系統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過去,船舶焊接缺陷檢測需要人工識讀并手寫數據錄入系統,不僅評片效率低,還容易對工作人員視力造成損傷。而在應用人工智能評片技術后,減少了75%的人工評片工作,拍攝質量和底片信息可自動識別,缺陷和評片報告自動生成,從而提高了缺陷檢測的準確率和工作效率。
業內專家表示,智能制造是中國造船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方向。智能制造系統可以實時監控生產過程,對生產數據進行采集、分析和處理,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智能制造還能幫助企業優化生產計劃和調度,實現生產過程的可視化和升級優化。
江南研究院關于未來船舶及未來船廠的視覺藝術作品
數智轉型破解用工困境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林忠欽表示:“應充分發揮數字化提升工程專項的示范效應與技術引領效應的作用,加強頂層設計,推動智能制造在造船行業的深入發展,為實現制造強國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林忠欽認為,當前的造船業勞務工用工模式急需變革。為鞏固造船大國地位,加快造船強國建設,應推動智能造船,大幅度減少造船廠用工人數,爭取10年內減少50%。針對“臟、險、難、繁重”的作業場景,造船業應加強智能制造裝備的應用。
多型智能制造裝備目前已在國內多家船廠實現應用,減少了用工人數,提高了船舶建造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以及精益化管理、標準化業務能力,使生產效率提升了30%~40%。
數智技術已成核心競爭力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彥慶表示:“船舶工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快向先進制造轉變,核心在于數智技術的應用和綠色低碳發展。中國造船業要積極謀劃和建設綠色與智能新產業鏈供應鏈,推動全球供應鏈、創新鏈、產業鏈的高度融合。”
李彥慶表示,隨著生產關系與要素的創新,原來以土地和勞動力為主要標志的要素影響力下降,數智技術的影響力正快速上升,成為決定造船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同時,造船行業的門檻也在顯著提高,效率與效益成為衡量發展質量的重要指標。產品的綠色與智能、管理的高效與精益、產業鏈供應鏈的成熟與穩定、產品性能與生產模式的升級無形中提升了行業整體技術水平,要求企業具備更強的綜合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