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啟動商標申請!三星重工搶占市場先機
作為海工裝備領域的領軍企業,韓國三星重工在技術研發與市場布局上再度出擊,正式申請了海上浮式小型模塊化核電站的相關商標“FSMR”和“FMSR”。
這是三星重工繼2023年完成該產品的概念設計后,為進一步推進產品名稱確權工作而采取的措施,也引發了韓國業界對其能否在海上浮式小型模塊化核電站市場延續領先地位的高度關注。
據韓國工業產權信息服務中心(KIPRIS)4月18日披露,三星重工近日提交了“FSMR”和“FMSR”商標注冊申請,指定商品分類涵蓋海上浮式核電站成套設備、搭載核電站發生器的船舶、搭載核電站成套設備的船舶等領域。
MSR(熔鹽堆)是SMR(小型模塊化核反應堆)的一種創新技術路徑,其核心在于采用熔融鹽而非傳統水作為冷卻劑。而FSMR(浮式小型模塊化核電站)則是將MSR技術與海上平臺結合,具備選址靈活、設備限制較少、建設周期短(約2年)及成本較低等顯著優勢。
韓國業界人士分析指出,此前業界普遍使用“浮式SMR”這一統稱,此次三星重工搶注“FSMR”商標,旨在通過品牌化策略搶占“浮式(Floating)+SMR”融合產品的市場認知先機。“SMR作為環保能源備受關注,因此三星重工似乎開始搶占先機。”
事實上,三星重工在該領域的技術儲備已頗具成效。2023年1月4日,其研發的海上浮式核能發電設備“小型熔鹽核反應堆動力駁船(CMSR Power Barge)”完成概念設計,并成功獲得美國船級社(ABS)頒發的原則性認可(AIP)證書,為商業化落地奠定了關鍵基礎。
韓國業界預測,如果三星重工能率先實現FSMR的商用化,該產品將與三星重工此前全球首創的沿岸FLNG(浮式液化天然氣裝置)形成協同效應,共同構成其海工裝備的核心產品線。以沿岸FLNG為例,單臺設備價格約2萬億韓元,不僅建造難度遠超普通船舶,更因其高附加值特性成為三星重工的技術標桿產品。
據悉,三星重工近年來將海上核電業務列為未來發展重點,正在進軍以SMR為基礎的海上浮式核電站以及核動力船舶市場。2021年6月,三星重工與韓國原子能研究院(KAERI)簽訂了《海洋熔鹽核反應堆開發及共同研究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MSR要素技術及熱交換器等相關設備開發、海洋核能產品設計及商業模式開發、性能驗證、經濟性評價等方面進行合作。2022年4月,三星重工與Seaborg Technologies簽署利用CMSR技術開發浮式核能發電設備產品的技術合作協議(MOU),計劃開發出最大800MW級浮式核反應堆發電設備模型,并推進船級社認證和市場營銷工作,把該技術擴大應用于利用浮式發電設備生產的電力生產氫和氨的領域。而已經通過美國船級社AIP認可的“小型熔鹽核反應堆動力駁船”, 三星重工計劃到2028年實現商用化。
目前,韓國三大船企均已全面進軍海上浮式核電站以及核動力船舶等海上核能市場。2020年9月,韓華海洋與韓國電力技術公司(KEPCOE&C) 簽訂聯合開發海上浮動核電站長期合作協議(MOU),將圍繞海洋核能技術開發、項目開發、項目共同執行等開展合作,搭載了韓國電力技術公司開發的海上小型核反應堆(SMR)“BANDI-60”的韓國海上浮動核電站的開發由此進一步加速。2022年11月,HD韓國造船海洋與Terra Power簽訂了投資合同,將向Terra Power投資425億韓元(約合3000萬美元),合作開發鈉冷反應堆Natrium技術,正式進軍SMR業務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