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船級社持續開展鋰離子電池火災溫升規律研究試驗
近期,中國船級社(CCS)在江西九江持續開展“鋰離子電池火災溫升規律研究試驗”。該試驗項目由CCS武漢規范研究所聯合武漢理工大學和九江中船消防設備有限公司共同開展,三方領導參觀了此次試驗。
該項目起源于對國際通用的“ISO 834 標準火災溫升曲線”的探索和挑戰,是CCS在強化基礎性研究方面的一個典型案例。長期以來,國際海事組織(IMO)采用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提出的“ISO 834 標準火災溫升曲線”來判定船舶艙室結構的耐火性能,但該曲線是在木材燃燒實驗基礎上,根據統計數據和理論假設繪制的一條理想化的曲線,而鋰離子電池火為射流火,溫度高、溫升快且易復燃,具有不同于與傳統可燃物的特性。為此,CCS秉承科學嚴謹的態度,立項開展系列鋰離子電池火災試驗,探索電池火災溫升規律,從而為電池艙結構耐火試驗中火災溫升曲線的選擇提供科學依據。
據了解,目前國內外在鋰離子電池火災溫升曲線適用性研究方面尚存在空白,因此,該項目實施過程中面臨巨大的挑戰,如試驗標準缺乏、研究方法不明、試驗操作難度大等。面對這些挑戰,武漢規范研究所緊密聯合電池生產企業、消防設備廠家、高校等行業力量,在無標準可依和經驗可循的現狀下,通過“實體試驗+數字仿真+經驗公式”多手段融合,從試驗艙室設計到火源規模設置,從溫度測點布局到人員安全操作,逐步摸索,形成日益完善的解決方案。
該項目所用電池全部由武漢億緯儲能有限公司、蕪湖益佳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蘇中興派能電池有限公司等三家電池生產企業贊助,共計近700個電芯,涵蓋不同化學體系、不同外殼形式、不同容量,盡量保證電池樣品的多樣性和全面性。此次試驗在九江中船消防設備有限公司試驗場地開展,由該公司相關人員進行操作,整個試驗過程實時采集并顯示試驗艙內每個傳感器溫度、平均溫度、最高溫度以及艙內壓力、輻射熱的變化情況。
當前,CCS正在統籌推進鋰離子電池、甲醇、氨等各類新能源的“一攬子”試驗研究計劃,電池火災溫升規律研究試驗是該計劃中的一個重點方向。項目團隊將持續積累試驗數據,為新能源水上安全應用提供基礎技術支撐。
CCS總裁孫峰,交通運輸部海事局、交通運輸部水運局、長江航務管理局、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中遠海運特種運輸股份有限公司、香港科技大學、新加坡海事與港務管理局、新加坡理工大學等海內外主管機關及相關機構、航運企業和高校的專家代表參觀了此次試驗,并圍繞鋰離子電池熱失控及火災安全進行了深入研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