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FI連跌10周!四大主要航線運價齊齊下滑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關稅政策影響下,亞洲出口到歐美的貨量依然低迷,上海集裝箱出口運價指數(SCFI)連續十周下跌。
根據上海航交所3月21日發布的最新數據,SCFI指數上周下跌26.59點至1292.75點,跌幅由之前一周的8.14%收窄至2.02%,歐美四大遠洋航線均持續下跌。整體市場仍處于低迷狀態。
上周,遠東到美西線每FEU運價下跌93美元至1872美元,周跌幅4.73%;遠東到美東線每FEU運價下跌111美元至2866美元,周跌幅3.72%;遠東到歐洲線每TEU運價下跌36美元至1306美元,周跌幅2.68%;遠東到地中海線每TEU運價下跌100美元至2195美元,周跌幅4.35%。
而在近洋線,遠東到日本關西每TEU運價較之前一周持平,為304美元;遠東到日本關東每TEU運價較之前一周上漲2美元至310美元;遠東到東南亞每TEU運價較之前一周持平,為446美元;遠到韓國每TEU運價較之前一周持平,為137美元。
業內人士指出,歐美四大主要航線目前運價水平都低于2024年任何時期。美西線運價已接近或跌破部分集運公司成本價,歐洲線也接近成本價。對此,大型集運公司陸續表態救“價”,地中海航運、赫伯羅特等大型集運公司計劃4月初喊漲美國線,每FEU漲幅約1000-1100美元,希望拉高現貨價力挺長約價。
業界預測,美國線運價已經出現了筑底回升跡象,4月中旬美西線運價有望回升到2650美元左右,美東線則有望回到3650美元。
至于歐洲線,由于貨少、船大,為沖高裝載率,地中海航運已宣布在4月第一周沿用3月底的報價,意味4月初喊漲計劃暫停。業界表示,美國持續幾波關稅戰打亂出貨節奏,之前已引發一波躲避關稅的搶運潮,反映在美國前二月進口總體貨量同比增長9%,僅次于疫情期間。
隨著美國對中國課征關稅加大力道,買賣雙方誰來為關稅買單也出現拉鋸,加上看不到關稅戰的盡頭,本能反應就是放緩出貨。部分航運人士認為,關稅影響是短空長多,關稅戰一邊打一邊談判,市場進入觀察期,貨主出貨謹慎,影響貨量,一旦關稅戰談判明朗化,進入適應期,貨量可望逐漸恢復,運價反彈機率也會增加。
展望今年集運市場供需,Alphaliner預測數據顯示,2025年運力供給增長5.7%,需求增長約2.5%,供過于求壓力仍在,但增速較2024年趨緩。如果紅海危機緩解或新船集中交付,可能加劇運價波動,除紅海通行風險外,還要關注中美關稅政策、俄烏沖突等,可能推升繞道成本,或擾亂區域貿易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