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船完工量中國再成世界亞軍
2009-12-18 08:49:30
來源:國際船舶網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據國外幾家權威機構的最新統計,截止目前為止中國2009年的新船完工量已高于日本,按照目前進度和時間,年度造船完工量中國可能會首次超越日本,緊隨韓國成為世界第二。盡管有各種因素如推遲交付等,但中國造船完工量超越日本已板上釘釘。
1994年,中國造船完工量首次位居世界第三,但當時與日本、韓國差距明顯,經過15年追趕,造船完工量終于再上一個臺階,相比手持訂單和新接訂單的排名,造船完工量更能體現一個國家真正的造船實力,此次突破從某種程度上意味著中國已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造船大國。
根據勞氏船級社最近的統計,2009年1月到9月的完工量,日本為1417萬總噸,韓國為2318萬總噸,中國為1503萬總噸。而克拉克松的統計數據顯示,1月至10月完成的數量,日本為1500萬總噸,韓國2450萬總噸,中國1610萬總噸。所有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已經超過了日本,緊隨韓國排在全球第二位,而日本則掉到第三位。此次的統計并沒有按照載重噸而是以總噸來統計的,可以說更具準確性和參考性。
而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統計,2008年,中國造船業完工量為3041萬載重噸,占全球市場份額為30.7%,而日本和韓國分占27.5%和33.6%;新接訂單6055萬噸,全球市場占比38.3%,而日本和韓國分占11.5%和44.1%;手持訂單量20146萬噸,全球市場占比35.5%,而日本和韓國分占18.5%和37.1%。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預計,2009年我國船舶工業仍將保持平穩增長,造船完工量將超過4000萬載重噸。
載重噸
表示裝載貨物的重量。指船舶所允許裝載的重量,其值等于滿載排水量噸減去空船重量,包括裝載貨物重量和人員及其行李、燃料、潤滑油、糧食、淡水、備品、供應品等的重量。
總噸
表示船舶的容積。按船舶內部全圍蔽空間(可扣除帶有符合一定標準的開口場所空間)乘以一定系數算出,主要反映船舶的大小和收益能力。各種稅金、保險費、進塢費、港口使用費通常按總噸或凈噸大小計算。
修正總噸
表示船舶建造工作量。是在船舶總噸基礎上考慮進船舶復雜度而算出的船舶度量單位,計算方法為:修正總噸CGT=GT*C,其中GT為總噸數,C為修正系數。目前國際上均按OECD造船工作組1994年1月制訂的修正系數表選用。修正總噸不僅比載重噸、總噸更能正確反映造船工作量大小,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船價高低和產值大小。因而能比較準確地表示造船產量、造船工作量和造船能力。特別是在產品結構差異很大的國家之間和企業之間進行比較,用修正總噸作為統計單位比載重噸、總噸要準確得多。
國際上采用較多是總噸(GT)和修正總噸(CGT)
目前中國主要采用載重噸(DWT)和排水量噸,而國際上采用較多是總噸(GT)、修正噸(CGT)。國際造船業,包括造船企業、船級社、咨詢研究機構和國際造船組織(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造船工作組),在船舶生產總量的統計中,較少使用載重噸。只有一些大型常規貨船的造船公司為顯示其噸位大而采用載重噸;一些咨詢研究機構在統計貨運船舶時也有以載重噸為統計單位,但是他們更多地使用總噸和修正總噸。作為當今世界重要的國際造船組織OECD造船工作組,在造船統計不使用載重噸,而只使用總噸和修正總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