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拆船已成為主流發展方向
2011-06-28 08:08:28 來源:中國水運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為全球“綠色拆解”貢獻經驗
第三屆亞洲拆船及船舶買賣論壇將于2011年6月30日—7月1日在上海舉行,毫無疑問,有關《國際安全和無害環境拆船公約》(即《香港公約》)的簽約、生效與實施將是熱門話題之一。綠色已成為拆船業發展的主流方向。
作為世界上主要拆船國家之一,自20世紀60年代出現有組織的拆船活動以來,中國拆船業至今已走過了40年的發展歷程。從當年純粹的廢船交易、拆解,到現在安全環保拆解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國家高度重視,政府嚴格管理,企業努力踐行”,成就了國際公認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資源環保型產業。正如中國拆船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謝德華近日對媒體說的那樣,“中國正在為全球拆船業‘綠色拆解’貢獻經驗!
我國是倡導綠色拆船理念較早的國家之一,并且已在數十年的實踐中逐一落實。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拆船業的安全與環境保護管理,積極推行綠色拆船,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先后頒布了《防止拆船污染環境管理條例》、《拆船業安全生產與環境保護工作暫行規定》、《綠色拆船通用規范》等條例規范,從法律層面上明確了拆船廠設立的基本條件,強化了拆船監管內容,規范了拆船作業活動。同時,政府也利用經濟手段,引導拆船企業加大在安全環保上的投入,控制和減少污染。例如,財政部出臺拆船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拆船企業利用返還的稅收,加快安全環保設施和裝備的建設。
在我國,環保、海事、勞動等政府部門對拆船企業的安全環保和勞工保護都有一整套嚴格的管理規章制度,并定期對拆船企業的安全與防污染狀況進行檢查。此外,中國拆船協會作為拆船行業社團組織,承擔拆船行業的組織、協調、行業管理和服務工作,協助政府部門管理和監督拆船企業在拆船過程中帶來的安全生產和環境污染問題。
國內拆船企業也日益重視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環保質量體系和OHS18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認證的建設。隨著三個體系認證建設工作的不懈推進,拆解行為的日益規范,有效促進了我國船舶拆解工藝、技術的進步和創新,實現船舶綠色拆解。目前我國大部分船廠要持有綠色環保證書才可以上崗。拆船企業主要采用碼頭拆解和船塢拆解方式,在拆解生產活動中,基本做到了安全、環保、健康,部分企業已經通過了國際環境管理體系和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的認證;有的企業已經或將列入國家、地方循環經濟發展試點項目,并已成為國際上有影響的一流拆船企業,受到了發達國家和環保意識強的國際船東的青睞。
咬定環保優勢不放松
亞洲不僅是全球造船業中心,也是重要的拆船中心,全球退役船舶中有90%以上是在中國、印度、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等國拆解的。
經過這些年的發展,中國拆船業發生了巨大變化:實現了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轉變;改變了廢船從沖灘拆解到船塢或碼頭拆解的方式;拆解技術、管理水平、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工人健康等都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涌現了一批上規模上水平的大型骨干企業。
目前國際上主要拆船業都集中在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孟加拉和中國。南亞地區的印度、孟加拉等國由于其勞動力成本以及拆解技術要求相對都比較低,大部分采用沖灘拆解,所以這些國家大幅度提高報廢船進口價格,價格優勢比較明顯。
由于中國拆船業大都采用安全環保的碼頭或船塢拆解方式,在拆解技術和工藝,環保設施、勞動保護以及生產效率等方面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但我國拆船標準較高,成本、價格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卻處于劣勢,收購報廢鋼船的每輕噸均價比印度、孟加拉要低50—lO0美金。盡管國際社會倡導推行綠色拆船,看重社會責任的船東也選擇在環保條件好的拆船廠拆解,但目前這還不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更多的時候是環保優勢不敵價格優勢,經濟效益被更多的船東所看重。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我國拆船企業曾一度很難買到報廢船舶,有些企業處于停工待料、無船可拆的境地。
專家指出,從發展趨勢看,中國拆船的成本可能會越來越高,參與價格競爭力會越來越弱,因此,爭取獲得那些重視環保的船東支持是我國拆船業今后發展的重要選項。目前歐盟的一些成員國、日本等看好中國,已經開展了綠色拆船的實質性合作,拆船業應該緊緊抓住這一大好機遇。
新公約力推拆船業綠色發展
中國作為世界上主要拆船國家之一,在倡導國內綠色拆船的同時,也高度重視IMO制定有關拆船強制性的法律文件工作。從1998年IMO著手制定公約直至公約新近最終通過的10年時間,中國海事局代表中國政府積極全程參與了《國際安全和無害環境拆船公約》(即《香港公約》)磋商制定的全過程,提出了很多富有針對性和建設性的意見,均在公約中得到了較好的體現或采納。
《香港公約》為拆船業指明發展的大方向,它不僅要求拆船企業以安全和環保的方式拆船,還對船舶如何進行設計、建造和運營以有利于安全和環保的拆船作業也提出了要求,涵蓋了船舶設計和建造、船舶營運、船舶拆解三大方面的要求。該公約的出臺意味著國際社會對拆船安全和環保要求日趨統一和嚴格,這對在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方面都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的中國拆船業來說,是一個重要和難得的契機
《香港公約》預計會在2015年生效。它對全球所有500公噸及以上的新造船和現有船將產生影響,屆時這些船舶必須隨船攜帶“有害材料清單(IHM)”。在拆船方面,《香港公約》為船東也規定了一個新的義務,要求他們只能將不用的船舶出售給達到相關標準并經過所在國“有資質的機構”授權的拆船廠。
新公約制定了統一的拆船標準,引導全球拆船向著更安全、更環保、更健康的方向發展。它的實施,將會提高安全技術狀況落后、不注重環保的拆船企業的成本。毫無疑問,將有助于提高我國拆船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有利于我國拆船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給我國拆船業帶來產業發展潛力或契機。
近年來,中國拆船業的環保優勢得到了發達國家和重視環保的船東支持:2002年中國與荷蘭兩國將大型船舶的清潔拆除列入合作項目并簽署了備忘錄,開展雙方在拆船技術和安全環保方面的合作;中國拆船企業與德國漢堡秀、荷蘭鐵行渣華、美國雪弗龍、英國BP、挪威伯爵等公司合作,對40余艘約100萬輕噸的報廢船舶開展清潔拆除……目前,國外的一些行業協會、船東和有關機構很愿意與我國拆船業對接,增進了解,去年9月在北京召開的“貿易風中國拆船論壇”上,波羅的海國際海事公會主席Robert Lorenz-Meyer,以及一些船東、船經紀專門拜訪了中國拆船協會,表示對中國拆船市場很感興趣。隨著各國船東環保意識的增強,新公約的實施,我國拆船業的環保優勢將進一步凸顯,形勢發展無疑將有利于我國拆船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標簽: 綠色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