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綜合 > 船市觀察 > 正文

江蘇船企互倒“苦水”
2012-03-09 16:49:54   來源:揚州日報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憂中有喜,行業洗牌將做大“江蘇板塊”

交談中,所有船企老總抱有同一個觀點:受國際經濟形勢拖累,國內造船產業當前不容樂觀,未來三五年之內也很難再現前幾年的盛況。

“增長放緩并非全是壞事,它客觀上帶來了行業調整期。”現場有船舶專家分析,這些年,隨著國際航運事業的快速發展,國內船舶企業“一窩蜂”地上項目,客觀上造成了產能過剩。

相關數據顯示,如果中國所有船企現有產能全部釋放的話,全球船舶訂單都給中國做也不夠分。在眾多船企老總眼中,產能過剩已成不爭的事實。“產能過剩是兩方面造成的,一方面國內船企短期內爭相上項目,一方面國際航運市場不景氣,船舶訂單不升反降。”

令船企尤其是大型船企擔心的,不僅是產能的過剩、訂單的減少,還有同行業的惡性競爭,一些中小船企為了“吃上飯”,不惜采取零利潤的低價策略,破壞了船舶行業的平衡生態,最終受害的是整個船舶產業。

競爭的加劇,使國內船舶行業迎來重新洗牌的戰略機遇期。新世紀造船(位置 評論 新聞)、熔盛重工(位置 評論 新聞 招聘)等船企巨頭認為,現在造船行業過了低水平、高利潤時期,人力、原材料成本不斷上升,造船要求越來越高,市場卻沒有明顯改善的趨勢,很多中小船企拿不到訂單,勢必導致新一輪的兼并重組。

種種跡象表明,資源和訂單正在向優勢企業集中。“當今造船業有種說法,80%的訂單向20%的船企集中,剩下20%的訂單由80%的船企去爭搶。”任元林分析說,這是經濟學中的“滾雪球效應”,大型船企在資金、技術、市場等方面的優勢越明顯,它吸附訂單的能力就越強。

除了企業的規;,船舶產業向優勢區域集聚的趨勢也越發明顯。有關資料顯示,江蘇產業集聚度正不斷提升,目前主要集中在南通、泰州和揚州三市。副省長史和平表示,全省造船資源將進一步向這三座城市集中,三市船舶產業規模將占據全省90%以上。

船舶產業新一輪洗牌即將上演,揚州能否抓住機遇,把船舶產業這個蛋糕做得更大,引發了現場很多工業人士的思考。王建定表示,大洋造船正在多個地點考察,看能否兼并一些產品特色鮮明、與“大洋”能形成資源互補的項目,推動百億“大洋”向更高層次邁進。

錯位競爭,挺進特種船(船型 船廠 買賣)舶和高科技船舶

競爭不可避免,而且隨著市場的變化將越發激烈,甚至會出現在傳統行業常見的低價“肉搏戰”。這種情況下,江蘇乃至揚州的船舶企業該怎么辦?

座談會上,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型船企負責人不約而同地提到了錯位競爭的問題。他們認為,同質化、低層次的競爭,最終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中小船企應該發揮“船小好調頭”的優勢,及時調整發展方向,避開競爭最激烈的地帶,多發展化學品船(船型 船廠 買賣)、勘探船(船型 船廠 買賣)、集裝箱船(船型 船廠 買賣)等特色船舶。

位于儀征的舜天造船(位置 評論 新聞)董事長王軍民告訴記者,他們公司主攻支線船、集裝箱船,在這一塊取得極大的比較優勢,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目前凈資產已達20多億元,去年上市募集了8億元資金,今年將陸續投向新的項目。

南通明德重工(位置 評論 新聞)副總程建華介紹說,他們將目標鎖定在汽車滾裝船、不銹鋼(產品庫 求購 供應)化學品船等特種船舶制造上,公司新研發的能運載4300輛車的滾裝船國際領先,一推出就贏得了市場青睞。前不久,又拿下6條3萬噸的不銹鋼化學品船。“公司的目標是,在這兩種船上,爭做世界第一。”

揚子江和新世紀兩家造船龍頭企業則對海洋裝備船表示出濃厚興趣。“相比于普通船,海工船的利潤空間更大,屬于高科技船舶。”任元林表示,目前,海工船舶主要被韓國壟斷,揚子江造船已投入七八億美元,準備在這一塊開辟新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