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新華物流無力償債遇險
2012-07-09 15:57:37
來源:理財周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金海重工上市遇阻,大新華物流資金僵局
幾年以來,海航一直將金海重工視為最重要的IPO項目。截至2010年年底,金海重工總資產為221億元,而按照當時海航的規劃,其上市后PE應該在20倍以上。這意味著金海重工將成為海航系第二大上市公司。
對于大新華物流而言,金海重工也至關重要,雖然一直有H股上市計劃,但是大新華物流常年虧損,2011年主營業務虧損兩億元左右,收益幾乎全都來自投資活動。
為了力保金海重工上市,大新華物流入主之后,將原舟善集團簽下的投行安信證券,變更為中金公司。
和所有海航系公司一樣,金海重工擁有幾個特征:高負債、高質押、高度依賴關聯交易。
2010年,金海重工曾進行總額45億元的Pre-IPO融資。根據此前海航集團提供給私募的資料,金海重工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上半年的資產負債率分別高達93.78%、89.27%、86.54%和87.62%.實際上,在當時45億元的募資目標中,有20億元計劃被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而大新華物流前后以金海重工股權為質押,發行了6款信托產品作為向金海重工購買船只的預付款。此外,金海重工和大新華物流都曾經發行過信托產品用以補充自己的流動資金。金海重工還為大新華物流旗下其他公司融資提供擔保。
盡管中金公司向私募推介金海重工稱,其訂單排名中國前五,但當時不少私募擔心,金海重工大量訂單來自于大新華物流和海航旗下其他關聯企業。
據此前金海重工提供給私募的資料,2010年中金海重工已經列入計劃的訂單中,來自大新華物流的包括19艘17.6萬噸散貨船、8艘7.96萬噸散貨船、1艘18萬噸散貨船,訂單價值合計15.8億美元,占當期訂單的37%.
而最新的消息是,金海重工以低價向國外公司轉售了6艘17.6萬噸散貨船,因為大新華物流已經無法支付。
對于金海重工來說,這可能是一個致命的打擊。
目前大新華物流手中唯一的殼公司是ST天海B.
但是天海一直堅持否認金海重工會注入。
2010年,金海重工最后私募融資大概43億元。“報價太高。”一位當時接觸過項目的私募表示,金海重工當時以每股3元發行,折合2010年PE10.5倍。而金海重工當時的承諾是:2010年-2011年上市,如果2011年12月31日仍然無法上市,公司將加上銀行定期利率回購股份。這一筆可能的支出高達55億元
大新華物流的窘境,除了經營不善外,還源自內部亂賬。2009年,海航匆忙上馬,由大新華物流、海航置業、海航實業三家公司組團,聯合競標以18.24億元拍下上海黃浦江中心段E18單元1-10號地塊,成為當時上海單價新地王。根據三家公司在海航地產中的股權安排,大新華物流出資7.3億元,海航置業和海航實業各出資5.5億元,但實際全部由大新華物流墊付。
而海航地產成立后,相關債務全部轉入海航地產,至今大新華物流仍未收到這一筆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