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新華物流陷資金僵局
2012-08-21 16:52:55
來源:理財周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5家上市公司定向增發緊急抽血
“集團投資項目--通過大量關聯交易改善資產結構--私募變現一部分--IPO或者置入上市公司推動市值增長--將擁有的股票全部質押給銀行或者信托公司獲取貸款--下一輪投資。”一位私募界人士總結說:“這就是海航的增長,和德隆是一樣的,融資大于一切。”
而一直在集團中扮演蓄水池角色的多家上市公司,本次聞風而動,再次扮演供血角色。一是通過關聯交易向集團提供現金,二是置入集團資產提升市值,令集團可以做更多股權質押和擔保。
最新的一個案例是渤海租賃,2011年6月,*ST匯通公布重組方案,股價連續漲停,隨后,海航系立刻開始了一系列眼花繚亂的財技表演。
8月12日,*ST匯通公布半年報;8月16日,海航資本將8475萬股質押給中原信托;8月26日,海航資本將3697萬股質押給華能貴誠信托;11月1日,宣布將有重大資產重組事項;11月4日,海航資本將5770萬股質押給蘇州信托;12月1日,公告子公司天津渤海將以24.3億元從海航集團購買海航集團(香港)公司;12月6日,海航資本將4000萬股質押給五礦國際信托;12月20日,海航資本將1950萬股質押給陜國投;2012年1月19日,海航資本再將10638萬股質押給中原信托;2月10日,海航資本將最后的6385萬股質押給中鐵信托。
至此,僅用了半年,海航資本所持渤海租賃438401073股中,總共質押了409151577股,質押率超過93%.
利用質押上市公司股權盡可能地加杠桿多融資是海航系公司非常典型的運作模式。據理財周報統計,海航系在ST天海B,易食股份、西安民生、九龍山中持有的所有股權質押率均達到了100%,在海南航空中也接近一半。
今年下半年,ST海建、西安民生和九龍山,都可能公布新的資產置入計劃。
在股權質押同時,天津渤海還向海航資本旗下另一家公司渤海國際信托申請了4.86億元人民幣貸款,其一年利率高達10.15%.這被很多投資人認為是單純的利益輸送。因為天津渤海收購海航(香港)的財務顧問廣發證券曾經專門指出,天津渤海賬上有充,F金,根本無需為了重組另外融資。
而海航(香港)的估值同樣引起爭議,24.3億的作價選擇了較高的溢價33%的方案。事實上,近幾年來,幾乎所有由集團出售給上市公司的資產,都是用收益法按照較高的溢價估值。
同樣密集進行資產騰挪的是海南航空。2011年12月,海南航空宣布,剝離地產業,總共作價45.75億元,將海航國際旅游島開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33.33%股權、海南航鵬實業有限公司、海南國旭實業有限公司、海南國善實業有限公司和戶縣土地轉讓給集團。
事實上,這些資產被認為處理得并不合算。僅僅一年前,海南航空才以39.6億元從集團買入這些資產,當時的理由是“業務多元化”.
而在市場質疑海航不可能參與房地產開發經營時,海航曾經解釋,三家房地產公司下屬4塊地“地理環境極為優越,升值空間巨大”,將由三家公司在未來兩年內以委托開發方式給集團開發,上市公司確認股權投資收益。
一年之后言猶在耳,海航已經選擇賣出。從資金角度看,海島建設項目年化回報6.67%,三家地產公司年化回報10.85%,平均下來甚至低于銀行貸款。
一位分析師向理財周報記者表示,海島建設賣給集團,是因為海島建設可能將與海南政府合作免稅項目,業績得到提升;另外ST海建的重組也已經就緒,集團將獲得市值增加帶來的溢價。
而幾幅地塊的置出,則被認為和海航地產的私募有關。
顯然,海南航空從未將地產作為主攻方向,其一年前的置入和一年后的置出,只是為集團的各項投資提供過橋資金。
2011年10月和12月,海南航空還宣布,對大新華技術增資10億元,對香港航空增資8.4億元,以7.056億元受讓海航財務公司20%股份,以8.42億元受讓云南祥鵬航空股份,以6.94億元受讓天津航空股份。
這被外界樂觀認為,是海南航空的控股股東大新華航空終于放棄了上市計劃,海航成為集團航空資產唯一平臺。
但有分析師向理財周報記者表示,不排除海南航空再一次為集團“過橋”.大新華航空H股上市方案一直獲得海南省政府支持,如果上市成行,集團很容易將航空資產進行重新盤整。因此海航這一次集中投資,很有可能是為了補充集團流動資金。包括受讓海航財務公司股份的做法,完全與上市公司無關,也無此必要,似乎僅僅是為了向集團提供一筆資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