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達重工:“引智”更要“育才”
近兩年,道達重工在地方政府的扶持鼓勵下,緊扣市場脈搏,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自主創新之路,借助在船舶建造方面的成熟技術和管理經驗,調整優化產品結構,提升技術和管理水平,以人為本,引智育才,積極與國際、國內知名企業牽手合作,向特種船舶及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等高端領域進軍,并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已有兩項海上風電施工技術獲國家863項目支持,與廣船國際合建的5萬噸半潛船首制船于4月末交付。
截止目前,道達重工已累計完成投資18億元,2011年實現產值16.8億元。2012年,計劃交付船舶13艘,產值29億元。目前該公司手持訂單已排到了2014年。
創新轉型,加快企業升級步伐
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對船舶工業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船廠訂單量直線下降,僅靠低成本優勢的戰略已難以為繼,在這一大背景下,道達重工意識到,只有創新轉型才能在困境中安全平穩地渡過“寒冬”。2009年,該公司在其內部的經濟會議上,確定了必須走“專和特”的發展戰略,即由傳統的造船向特種船舶、海上風電轉型升級。為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步伐,道達重工結合自身發展,制定了未來十年發展規劃——繼續瞄準高端海洋裝備制造業及海洋新能源開發,進一步加大該領域的技術引進和自主創新,集團產值保持年均30%以上增長,2020年成為全球海上風電建設、疏浚及海底采礦裝備、工程船舶設計制造、海水淡化成套裝備四大領域的全球領導者。這一目標的提出,也讓道達重工將從以提供海洋開發高端裝備為主,向提供高端裝備和系統服務并重;以機械設計制造為主向以機械智能自動化設計制造;以只從事實業轉向實業和資本運作并重并相互促進的路徑逐步邁進。
在戰略規劃的指引下,道達重工審時度勢,瞄準海上風電建設安裝技術的空白,最終研制成功復合筒型基礎與風機一步式安裝技術,為海上風電場大規模建設提供最為高效、經濟的工程建設方案,受到了國際市場的青睞。
2010年9月,道達重工將歷時兩年多潛心攻關、開發的巨型復合筒形基礎與整機安裝技術,成功運用到2.5MW風機樣機工程上,僅用3小時便完成海上風機安裝。而按傳統的葉片、風機、塔筒分裝式,一臺風機從海上施工到安裝完成,最快也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并且成本高、風險大、不確定因素多。這項首次讓道達重工實現從科研到工程應用跨越的技術,已成功申請26項專利,顛覆了過去海上風電建設的安裝工藝,不但可在風機與基礎拆除后能夠回收反復利用,極大降低海上風電場的建設成本,使海上風電更加具備標準化、模塊化開發的條件,而且這一技術可帶基礎總裝,通過提高運輸船舶的續航能力,可將基地的覆蓋范圍擴大到整個中國乃至亞洲沿海,解決了困擾海上風電發展建設基地選址與定位的難題。眼下,道達重工規劃建設年產500臺海上風電整機建造安裝基地和全套安裝流水線裝備,正加緊建設中,安裝完成后年可完成300~500萬千瓦海上風電發電項目。
短短幾年間,道達重工與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荷蘭IHC公司、廣船國際等國內外知名企業都建立了長期良好的戰略合作關系,公司的管理團隊也與他們相互支持、互相借鑒,進一步提高了該公司在海工產品領域的建造水平,為下一步承接更大的海洋工程船舶奠定了良好基礎。不僅如此,道達重工也非常重視產品的技術研發工作,截至目前,其已在特種船研發方面投入3000多萬元,而今年,該公司還將在海洋工程裝備領域投入更多經費與人力用于技術研發,以開辟出更多具有經濟增長點的高技術產品。在生產方面,該公司前期所投入的技術儲備也正逐步顯現成果,其建造的12000立方米耙吸式挖泥船已于今年2月下水,兩艘50000噸半潛船也將于今年4月末起陸續交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