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埔造船:修船業務鞏固優勢謀劃轉型
盡管還沒有完全實現“變身”,為航行需要,原屬海軍東海艦隊的“東油621”號油船船身已經漆上了“中國漁政312”的船名。不久前,記者在廣州中船黃埔造船有限公司看到,這艘3000噸級油船靜靜地停泊在該公司長洲廠區碼頭,即將展開大規模的改裝和修理工程。
完成改裝的“中國漁政312”號將加入農業部南海區漁政局,成為繼“中國漁政311”號之后國內噸位最大、功能最齊全的漁政執法船。黃埔造船修船事業部副經理關汝滔告訴記者,“中國漁政312”號改裝工程與同時展開的“南海挑戰”號鉆井平臺改裝工程,是今年該公司修船業務領域的兩大重點工程,對公司修船能力的提升和影響力的擴大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揚長避短 特種船維修顯神威
與眾多老廠一樣,具有悠久修船歷史的黃埔造船在近年的發展中也遇到了硬件設施不足、場地狹小的問題,該公司修船場地所處的長洲廠區,僅擁有兩座浮船塢和一座干船塢,最大浮船塢長度只有160米,再加上航道和船舶吃水等問題,超過180米的船舶便無法進入公司修理。而近年來,船舶修理逐漸向大型化方向發展,前幾年市場上多見的單殼油船改雙殼、超大型油船改裝等工程,大都因為黃埔造船的硬件受限而與其擦肩而過。
不過,作為百年老廠,黃埔造船積累了豐富的修船技術和管理經驗,擁有一批技藝高超的修船技術工人,善于解決“疑難雜癥”,特別是機電維修能力在業內一直具有較好的口碑。得益于此,黃埔造船將修船業務的發展方向定位于工程船、公務船、海洋工程船等特種船舶維修,這些船舶的噸位都不大,但其修理多以功能升級為主,具有高技術、高附加值的特點,因此,在修理產值和利潤方面都遠遠高于普通船舶。去年,黃埔造船共修理各類船舶110艘,其中,以工程船為主的特種船舶占了絕大部分,其次才是集裝箱船和散貨船。工程船維修方面,黃埔造船在挖泥船、海洋平臺三用工作船等細分市場均占有較大優勢,特別是在挖泥船修理方面,無論是耙吸式挖泥船還是絞吸式挖泥船,該公司都擁有較強的維修實力,在華南地區已經形成了“文沖造、黃埔修”的局面。
“前幾年,常規船舶改裝市場火爆,但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公務船改裝市場反而相對較好。近年,我們承接的包括海監船、漁政船、海事船等在內的公務船改裝數量有所增加,這些產品也符合公司技術領先的特點。”黃埔造船修船生產部副部長焦健康說。據他介紹,去年,該公司成功為中國海監南?傟牭“中國海監74”號、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科考船“奮斗四號”等公務船進行了改裝和升級。目前在廠維修的“中國漁政312”號也屬于公務船,該項工程是將一艘3000噸級沿海油船改為具有補給功能的執法公務船,主要項目包括主甲板以上上層建筑改裝、設備換新和加裝、機艙設備維修等,改裝周期為108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