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東方造船“風雨飄搖”
2012-08-30 16:45:30
來源:市場星報
編輯:
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困局:“溫州船王”面臨風雨飄搖
東方造船集團,是一家成立于1986年的老牌造船企業,總部位于溫州,總資產20多億元。
然而,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溫州船王”卻頻頻出現困局。
今年1月10日,東方造船發布公告稱,2011年下半年的造船業務大幅下滑,主營業務造船的利潤較2010年同期下滑24.2%。更糟的是,倫敦證券交易所公告顯示,東方造船已于今年6月8日被取消了上市交易資格。
不僅是在資本市場“黯然退場”,伴隨著的訂單大幅縮水,經營每況愈下,高層動蕩,陷入僵局,使得這條“大船”在暴風雨中,變得岌岌可危。
對于這一大鱷的“觸礁”,浙江樂清市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一位知情人透露,東方造船“生不逢時”,上市后全球航運及其制造行業陷入寒冬,一些國外船東紛紛“棄船”。其中兩個總額約5260萬美元的造船合同,及約1450萬美元的8艘小型散貨船建造合同取消,導致前期墊資建造的資金難以收回。再加上安徽造船基地投資過大,同時間遇上部分銀行抽資壓貸,最終導致資金鏈緊張。
行業:造船業普遍“駛入”寒冬
不僅是東方造船,去年以來,幾乎所有的造船企業都或多或少陷入經營危機,資金周轉困難也屢見不鮮。造船業更是與光伏和鋼貿行業一起,被多數銀行列入授信“黑名單”,這無疑讓搖搖欲墜的造船業雪上加霜。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的最新統計稱,今年1~5月,中國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訂單量和手持船舶訂單量呈現“三連跌”。
“自金融危機以來,造船企業就主要面臨三個問題,一是產能過剩,二是訂單銳減,三是融資困局。”資深財經人士李云華表示,金融危機讓中國船企的發展變得舉步維艱。
突圍:轉型升級已迫在眉睫
“傳統的造船業,必須靠轉型來爭取春天,而不是穿著棉襖一邊發抖著等春天。”經濟學博士、資深財經評論員馬光遠認為,船企只有通過自身轉型,才有可能適應日益嚴峻的國際競爭。
對此,中國最大的民營造船企業——熔盛重工開始了前期探索:涉足海洋工程。“企業要學會轉型,從科技含量低、利潤低的傳統造船轉型為科技含量較高的海洋工程中。”熔盛重工總裁陳強認為,中國是低端嚴重過剩,高端不足。例如海洋工程,韓國的大型船企會把目光集中在技術含量高、利潤高的海洋工程中。他們的業務中,海洋工程占2/3,普通船舶只占1/3。他認為,這值得大多數中國船企借鑒。
而針對當前的嚴峻形勢,來自安徽省船舶辦的一份資料顯示,我省發布了《關于加快船舶工業發展的意見》,在土地岸線規劃、鼓勵技術進步、擴大對外開放、金融服務支持、人才培育培訓及組織協調保障等多方面提出了推進全省船舶工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著力解決困擾當地船舶工業進一步發展的困難和問題。
東方造船集團,是一家成立于1986年的老牌造船企業,總部位于溫州,總資產20多億元,主要生產6萬載重噸以下的集裝箱船、化學品船、散貨船等,產品多銷往歐美。
而來自樅陽縣政府網站的信息顯示,2008年8月,東方造船集團在樅陽縣投資的造船基地正式建成投產,是安徽省最大的民營造船企業。計劃投資10.88億元,預計年造船能力達40萬噸,年銷售收入40億,年利稅4到8億元。
同時,安徽商務之窗顯示,安徽東方造船首批訂單就與荷蘭簽訂了總價值約9億元的10艘多用途貨船。
而在2011年8月18日,東方造船集團更是鼎盛一時。當日,它正式在倫敦證交所AIM掛牌交易,成為首家在AIM上市的中國造船公司,有金融機構預計該公司市值將達到3200萬英鎊,這個“溫州船王”一度書寫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