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sta Concordia”號郵輪將“扶正”
1月13日晚,“Costa Concordia”號郵輪在意大利海域觸礁擱淺。
扶正行動最早將于16日開始
隨著一切工作準備就緒,船舶史上最壯觀的救助作業即將開始,意大利觸礁側翻的郵輪“Costa Concordia”號將被扶正。但專家們現在依然無法確認扶正后的結果,以及它是否在救援過程中破裂。工程師聲稱如果打撈失敗,郵輪斷裂,他們沒有B計劃。
“Costa Concordia”號首席建造工程師Franco Porcellacchia稱,建造這艘郵輪是一大挑戰,因為其帶給造船業一次革新。
波塞拉齊亞負責協調船運公司將“Costa Concordia”號扶正,此項行動估計總耗費接近48億人民幣,為史上最昂貴的海上打撈行動。這一過程所需費用比當初建造它的4.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7億元)成本更昂貴。
現在,有來自20個國家的500多名援助人員、潛水者以及技師幫助扶正“Costa Concordia”號。這艘郵輪將被整體拖拽到一個工業港口進行分拆。扶正行動最早將于16日開始,這是18個多月來“Costa Concordia”號首次移動。
本次牽拉作業前,救援人員已通過水泥袋將船體與海床接觸部分固定,并在作業區域鋪設海底平臺,為扶正后的郵輪提供支撐并進行后續作業。同時,24條鋼纜繞過船底固定在船身露天一側,并與布設在吉利奧島近端的12臺絞索機械相連,牢牢“抓住”郵輪船體,既防止牽拉過程中出現船體下滑,也同船身遠端的巨型起重機一道形成合力,拉動鋼索使船體逐漸向外翻轉。此外,施工人員還在船身露天部分加裝了15個巨型沉箱,通過箱內注水產生的重力作用為翻轉提供動力。
按照原計劃,牽拉作業應于當地時間16日早6時15分開始,但15日晚吉利奧島附近遭遇雷雨襲擊,導致牽拉作業時間被迫推后近3小時,負責救援工作的美國泰坦打撈公司和意大利馬克佩里公司9時宣布,所有儀器和設備已準備就緒,技術人員在操控室進行操作,并密切關注監控儀器的相關數據,郵輪船身“扶正”工程正式啟動。截至當地時間17時,“Costa Concordia”號船體經牽拉后翻轉已超過10度,入水部分已經基本脫離擱淺海床。雖然翻轉工程在工作開始后的8小時內進展順利,但據估計整個工程仍需18小時才能完成。搜救人員同時也在尋找2名失蹤者的遺體。
打撈工程空前未有
意大利“Costa Concordia”號豪華郵輪去年初擱淺后,至今仍傾側在暗礁旁邊,半邊船身淹在海水中。
去年初負責“Costa Concordia”號船難搜救任務的意大利民防局官員加布里埃利稱,這項任務的目的是吊起船身,使它正常地浮在海上,除非天氣突變,任務將于周一上午六時展開。他說,這項行動過去從未嘗試過。
“Costa Concordia”號排水量114500噸,目前右舷傾側地淹在海水中,如果生銹的船身成功被吊起,就會暫時置放在臨時建造的海底平臺上,直至明年春季,到時有關方面會重新浮起“Costa Concordia”號,再將其拖走,以便拆毀。
策劃吊起“Costa Concordia”號行動的沉船打撈專家聲稱,“Costa Concordia”號的龐大船身在行動中斷開的可能性很低。專家為這項行動建造了包括海底平臺、吊機等臨時設施,而這些臨時設施用上的鋼鐵超過三萬噸。他們強調,如此吊起大型船身是前所未見,但他們有信心會成功。
吊起“Costa Concordia”號的工程由美國船舶打撈公司Titan Salvage和意大利海事承包商Micoperi共同進行,這兩家公司都承認該工程空前未有。
“Costa Concordia”號右舷現狀尤其受到關注。Titan Salvage和Micoperi均不能保證在把“Costa Concordia”號拉回正常位置的過程中其右舷能夠承受重大壓力。當吊機吊索將船身拉上及放下,壓力可能令船身變形,甚至可能裂開并重回大海。美國造船工程師霍恩表示,由于“Costa Concordia”號傾側了66度,將其“滾回”正位的工程更加困難。
“Costa Concordia”號郵輪是在2012年1月13日從羅馬附近的奇維塔韋基亞港啟航,當天晚上在地中海撞上吉廖島附近暗礁,船上逾四千人緊急疏散,三十二人死亡。
